◎ 中国政府和房地产商合伙抢劫
茉莉:瑞典和中国住房政策之比较
◎ 中国政府和房地产商合伙抢劫
什么是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就是推翻一切压迫,建立无阶级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为初学者准备的教程:https://democraticsocialism.noblogs.org/post/2018/07/04/socialism-study-guide/
GARPENBERG, Sweden — From inside the control room carved into the rock more than half a mile underground, Mika Persson can see the robots on the march, supposedly coming for his job here at the New Boliden mine.
瑞典加爾彭貝裡——從離地面逾半英里(約合800米)的岩石中鑿出來的控制室裡,米卡·佩爾松(Mika Persson)能看到機械人正在行進。它們據說是來取代他在新博利登礦(New Boliden)的工作。
He’s fine with it.
他對此沒有意見。
Sweden’s famously generous social welfare system makes this a place not prone to fretting about automation — or much else, for that matter.
瑞典的社會福利制度出了名的慷慨,這使得這裡的人不大因為自動化而發愁。其他很多東西也一樣。
Persson, 35, sits in front of four computer screens, one displaying the loader he steers as it lifts freshly blasted rock containing silver, zinc and lead. If he were down in the mine shaft operating the loader manually, he would be inhaling dust and exhaust fumes. Instead, he reclines in an office chair while using a joystick to control the machine.
35歲的佩爾松坐在四個電腦螢幕前。其中一個顯示的是他操作的那台裝載機舉起剛被炸開的含銀、鋅和鉛的岩石的畫面。如果下到礦井裡手工操作裝載機,他會吸入灰塵和廢氣。但現在,他靠在辦公椅上,用操縱桿控制著機器。
He is cognizant that robots are evolving by the day. Boliden is testing self-driving vehicles to replace truck drivers. But Persson assumes people will always be needed to keep the machines running. He has faith in the Swedish economic model and its protections against the torment of joblessness.
他知道,機械人每天都在進化。博利登正在測試取代卡車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但佩爾松認為,總得有人保持機器運轉。他對瑞典的經濟模式和它讓勞動者免受失業之苦的保護措施有信心。
“I’m not really worried,” he says. “There are so many jobs in this mine that even if this job disappears, they will have another one. The company will take care of us.”
「我其實不擔心,」他說。「礦上有很多工作,即使這個崗位消失了,他們還會設立新崗位。公司會照顧我們的。」
In much of the world, people whose livelihoods depend on paychecks are increasingly anxious about a potential wave of unemployment threatened by automation. As the frightening tale goes, globalization forced people in wealthier lands like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to compete directly with cheaper laborer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sowing joblessness. Now, the robots are coming to finish off the humans.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靠工資維持生計的人越來越擔心自動化可能會帶來的潛在失業潮。根據駭人的說法,全球化會迫使北美和歐洲等富裕地區的人與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廉價勞動力直接競爭,導致失業問題。現在,機械人要來毀滅人類了。
But such talk has little currency in Sweden or its Scandinavian neighbors, where unions are powerful, government support is abundant, and trust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runs deep. Here, robots are just another way to make companies more efficient. As employers prosper, workers have consistently gained a proportionate slice of the spoils — a stark contrast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where wages have stagnated even while corporate profits have soared.
但在瑞典或它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鄰國,這類言論幾乎沒有什麼市場。在這些地方,工會勢力強大,政府支持充足,僱主和僱員相互信任。在這裡,機械人只是提高公司效率的另一種方式。隨著僱主繁榮發展,員工也不斷獲得相應的好處。這與美國和英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美英兩國,儘管企業利潤飆升,但工資水平卻停滯不前。
“In Sweden, if you ask a union leader, ‘Are you afraid of new technology?’ they will answer, ‘No, I’m afraid of old technology,’” says the Swedish minister for employment and integration, Ylva Johansson. “The jobs disappear, and then we train people for new jobs. We won’t protect jobs. But we will protect workers.”
「在瑞典,如果問工會領袖,『你害怕新技術嗎?』,他們會回答說,『不怕,我害怕老技術,』」瑞典負責就業和一體化的大臣於爾娃·約翰松(Ylva Johansson)說。「工作崗位消失,然後我們會培訓勞動者從事新崗位。我們不會保護工作崗位。但我們會保護勞動者。」
Americans tend to dismiss Nordic countries as a realm of nanny-state-worshipping socialists in contrast to the swashbuckling capitalists who rule in places like Silicon Valley. But Sweden presents the possibility that, in an age of automation, innovation may be best advanced by maintaining ample cushions against failure.
美國人往往對北歐國家不屑一顧,認為那是一個由崇尚保姆式國家的社會主義者,而不是統治矽谷等地的傳奇資本主義者構成的國度。但瑞典卻展示了一種可能性:在自動化時代,最能推動創新的,也許是保持足夠的緩衝應對失敗。
“A good safety net is good for entrepreneurship,” says Carl Melin, policy director at Futurion, a research institution in Stockholm. “If a project doesn’t succeed, you don’t have to go broke.”
「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有利於創業,」設在斯德哥爾摩的研究機構Futurion的政策主任卡爾·梅林(Carl Melin)說。「如果項目不成功,你也不用破產。」
Eighty percent of Swedes express positive views about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cording to a survey this year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By contrast, a survey by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found that 72 percent of Americans were “worried” about a future in which robots and computers substitute for humans.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瑞典人對機械人和人工智慧持樂觀態度。相比之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美國人對機械人和電腦代替人類的未來感到「擔憂」。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most people depend on employers for health insurance, losing a job can trigger a descent to catastrophic depths. It makes workers reluctant to leave jobs to forge potentially more lucrative careers. It makes unions inclined to protect jobs above all else.
在美國,大部分人依賴僱主提供醫療保險,失業可能會導致生活水平出現災難性的下降。這導致勞動者不願離開工作崗位,去建立可能更賺錢的事業,也讓工會傾向於不顧一切地保護工作崗位。
Yet in Sweden and the rest of Scandinavia, governments provide health care along with free education. They pay generous unemployment benefits, while employers finance extensive job training programs. Unions generally embrace automation a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makes jobs more secure.
但在瑞典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其他地方,政府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和免費的教育。它們會發放高額失業救濟金,同時僱主也會出資開展廣泛的職業培訓。工會往往認為自動化是一種競爭優勢,會讓工作崗位更安全。
Making the United States more like Scandinavia would entail costs that collide with the tax-cutting fervor that has dominated American politics in recent decades.
讓美國更像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會帶來與近幾十年來在美國政壇佔主導地位的減稅熱情相矛盾的成本。
Sweden, Denmark and Finland all spend more than 27 percent of their annual economic output on government services to help jobless people and other vulnerable groups, according to data from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United States devotes less than 20 percent of its economy to such programs.
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數據顯示,瑞典、丹麥和芬蘭在幫助失業人員和其他弱勢群體的政府服務上的支出,均超過年度經濟產出的27%。而美國在這類項目上的投入不到經濟產出的20%。
For Swedish businesses, these outlays yield a key dividend: Employees have proved receptive to absorbing new technology.
對瑞典的企業來說,這些支出帶來了一個關鍵的好處:僱員被證明樂於接受新技術。
“If we don’t move forward with the technology and making money, well, then we are out of business,” says Magnus Westerlund, 35, vice chairman of a local union chapter representing laborers at two Boliden mines. “You don’t need a degree in math to do the calculation.”
「如果我們不推進科技進步賺錢,那麼,我們就要歇業了,」35歲的馬格努斯·韋斯特隆德(Magnus Westerlund)說,他是當地代表著兩個博利登礦場勞工工會的副主席。「你不需要數學學位就能算出來。」
At the mine below the frigid pine forests in Garpenberg, 110 miles northwest of Stockholm, Persson and his co-workers earn about 500,000 krona per year (nearly $60,000). They get five weeks of vacation. Under Swedish law, when a child arrives, the parents have 480 days of family leave to apportion between them. No robot is going to change any of that, Persson says.
在位於斯德哥爾摩西北110英里(約合177公里)外的加爾彭貝裡,寒冷松林下方的礦場裡,佩爾松及其同事每年能掙約50萬克朗(約6萬美元)。他們有五週的假期。根據瑞典法律,在生了孩子後,父母可以分攤480天的家庭假。佩爾松說,任何一個機械人都改變不了這一點。
“It’s a Swedish kind of thinking,” says Erik Lundstrom, a 41-year-old father of two who works alongside Persson. “If you do something for the company, the company gives something back.”
「這是瑞典的思維邏輯,」41歲的埃里克·倫德斯特倫斯(Erik Lundstrom)說,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與佩爾松一起工作。「如果你為公司做了事,公司也要回報你點兒東西。」
That proposition now confronts a formidable test. No one knows how many jobs are threatened by robots and other forms of automation, but projections suggest a potential shock.
這一主張如今面臨著嚴峻考驗。沒人知道有多少工作處在機械人或其他形式自動化的威脅之下,但預測顯示,那是一個潛在的震驚點。
A 2016 study by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surveyed 15 major economies that collectively hold two-thirds of the global workforce — about 1.86 billion workers — concluding that the rise of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destroy a net 5.1 million jobs by 2020.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對15個國家進行了問卷調查,這些國家共計佔全球勞動力——約18.6億工人——的三分之二,並且得出結論,認為機械人和人工智慧的崛起將在2020年毀掉510萬個工作崗位。
A pair of Oxford University researchers concluded that nearly half of all American jobs could be replaced by robots and other forms of automation over the next two decades.
兩位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認為,美國所有工作崗位近半數都可以在未來20年,被機械人及其他形式的自動化代替。
When automated teller machines first landed at bank branches in the late 1960s, some foresaw the extinction of humans working in banks. But employment swelled as banks invested the savings into new areas like mortgage lending and insurance. Similar trends may play out again.
當自動櫃員機在1960年代末首次出現在銀行分支機構時,一些人預測銀行的人類工作會消失。但隨著銀行將儲蓄投資到了抵押貸款和保險這樣的新領域裡,被僱傭的人數大大增加。類似情形可能還會再次出現。
Yet even if robots create more jobs than they eliminate,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re going to need to pursue new careers.
然而即使是機械人創造的工作要遠多於它們消滅的工作,仍有大批人會需要追求新的事業。
Sweden and its Nordic brethren have proved successful at managing such transitions. Job security councils financed by employers help people who lose jobs find new ones.
在應對此類過渡方面,瑞典及其北歐同胞已經證明自己取得了成功。由僱主提供資金的工作保障委員會會幫助那些失業的人找到新的工作。
Maintaining Sweden’s social safety net also requires that the public continue to pay tax rates approaching 60 percent. Yet as Sweden absorbs large numbers of immigrants from conflict-torn nations, that support may wane. Many lack education and may be difficult to employ. If large numbers wind up depending on government largesse, a backlash could result.
瑞典社會保障體系的維持,同樣也要求公眾繼續繳納接近60%的稅率。然而隨著瑞典接收了大量來自衝突不斷國家的移民,這種支持可能會日漸減退。許多人缺乏教育,可能很難受到僱傭。如果大量移民最後依靠政府慷慨解囊度日,可能會導致出現反彈。
“There’s a risk that the social contract could crack,” said Marten Blix, an economist at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in Stockholm.
「存在社會契約破裂的風險,」斯德哥爾摩工業經濟研究所(Industri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馬滕·布利克斯(Marten Blix)說。
For now, the social compact endures, and at the Boliden mine, a sense of calm prevails.
就目前而言,社會契約還維持著。在博利登礦場,氣氛平靜。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171228/the-robots-are-coming-and-sweden-is-fine/zh-hant/dual/
荷蘭從2009年開始陸續開始關閉監獄:2009年關閉了8所監獄,2014年又關閉了19所。對國家來說這是個幸福的煩惱,因為犯人太少了;但對在監獄工作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是個好消息。究竟為什麼荷蘭的犯人可以年年減少呢?
根據荷蘭公共安全與司法部(Ministry of Security and Justice)今年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往後5年間,犯罪率每年將持續下降0.9 %。目前荷蘭監獄有1/3的閒置空間,因此計畫再關閉5所監獄。關閉監獄也將讓1900名從事監獄工作者失去工作。此外,約700名監獄工作者必須往返不同監獄工作。
監獄中囚犯數量也越來越少。探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人口老化和法官判刑趨勢改變。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漸增,有能力犯罪的人數逐漸下降,其中最為明顯的是暴力犯罪大幅減少。但除了人口老化之外,荷蘭公共安全與司法部部長凡德斯特(Arid van der Steur)表示,近年來法官趨向判刑較短,輔以電子腳鐐、工作輔導等等措施,讓囚犯在監獄中的時間減短,並能夠重回社會,這也是囚犯數量減少原因之一。雖然刑期縮短確有其影響,但犯罪率也有明顯的下降。根據荷蘭統計局(CBS)資料指出,荷蘭的犯罪受害率連續10年不斷下降,從2005年的28%下降至2014年的19%。
此外,根據荷蘭統計局調查顯示,荷蘭的人民越來越有安全感,在社區遇到的麻煩,如交通事故、肢體衝突也越來越少。在2014年,有48%的民眾表示他們覺得沒有安全感,而這個數據到了2014年只剩下36%。
除了荷蘭之外,瑞典在2013年也因為囚犯人數逐漸減少而關閉了四所監獄。瑞典囚犯減少的部分原因原因與荷蘭有異曲同工之妙:2011年後根據最高法院規定,法官對於毒品犯罪從輕量刑,而對於罪刑較輕的偷竊則多採緩刑處理。這些改變使得囚犯人數越來越少,囚犯人數從2004年開始以每年1%的速度逐漸減少。
面對閒置的監獄,荷蘭的政府想了個好方法:出租監獄。荷蘭政府將空出來的監獄空間出租給比利時和挪威,目前大約有300名比利時犯人被囚禁於荷蘭蒂爾堡監獄,未來還有約240名挪威罪犯將被移往荷蘭監獄。
國際監獄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Prison Studies)資料顯示,目前囚犯人數前五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而臺灣排名在22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27。
荷蘭國內對於逐漸關閉監獄看法不一,有人讚賞也有人不以為然,認為犯罪率下降可能是源於警察執法不力,目前還無法給出定論。但不管怎樣,若是真的能因為犯人減少而不再需要監獄,對於國家和人民都再好不過。
茉莉
(写在前面:这位作者生活在瑞典,对北欧模式的介绍很有价值,但她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误解太大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主张民主的,马克思参与成立的第一国际就是民主架构,而马克思也肯定议会民主和普选权。而福利国家,政府用多重累进税制进行再分配,捍卫人权,强大的劳工保护法律与独立工会,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主张,至于阶级斗争,北欧当然也是有的,任何劳工罢工上街抗争都是一种阶级斗争,作者对阶级斗争的误解太严重了。而北欧模式本身也一直都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明确指出的一种通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状态,的确不是社会主义,但是是迄今为止存在的最接近社会主义的一直社会模式。)
前不久中国领导人胡锦涛访问瑞典时,正是国外内讨论谢韬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一文很热火的时候,于是网上有人开玩笑说:“看,胡锦涛到瑞典去学习民主社会主义去了!”让热爱苏联文学作品《卓娅和舒拉》的胡锦涛,去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林堡的小说《红房子》中,认识社会民主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我看还是有点难度的。
就在北欧最美丽的六月,胡锦涛先生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瑞典访问了几天。他不但会见了国王和首相,还到处碰到抗议中共侵犯人权的游行示威人群,这些抗议者毫不客气地给他上了常识第一课:北欧社会民主主义根本不同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备注:因为苏联本来就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极权。)
◎ 误读“瑞典模式”的苦心
在读各位的讨论文章中,我有一个困惑,即中国学者口口声声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而瑞典人自己使用的称呼却是“社会民主主义”(Socialdemokratin)。有人认为,称呼不同没有关系,只要大家说的是一回事就行。
但在我看来,改变了这个词的次序,意思就不太对了。使用“民主社会主义”一词,就把瑞典模式纳入了马克思旗下的社会主义阵营,比较左倾一点。而使用“社会民主主义”一词,瑞典模式就仍然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是诸如“第三条道路”之类的中间社会形态。
这一点区别是如此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立足于公有制和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财产关系、法权观念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根本否定;而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却是遵循普世文明价值的,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点融合在一起,使瑞典社会既免于放任资本主义下的不公,又免于社会主义中央集权下的效率不彰。
谢韬老等国内优秀知识分子,为了给中国寻找一个更为人性的社会制度,把目光投向北欧,这是对的,是值得钦佩的。谢韬老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虽然知道瑞典完全是私有制国家,但谢韬们仍然要把瑞典纳入马克思主义旗下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他们阐述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理论。这种创新的观点大致是这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需要现代化。由于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所以,普遍幸福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有利于老百姓过好日子的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这种新观点看起来可以自圆其说,但实质上却是对瑞典模式的误读。笔者曾在一篇谈论瑞典资本家的文章中提到,瑞典模式应该称为“人道资本主义”,因为它是大资本家财团垄断经济的社会,该国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在私人手中。
为什么这么多博学的人们,会误读瑞典模式呢?我想,这也许是一个策略的需要。当前,中国官方的主流话语在名义上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要引进瑞典模式,只有将之与主流话语挂钩,符合共产党的“政治正确”,才有可能被接受。这种特定条件下的误读,一片苦心可鉴,所引起的大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 从历史渊源看特殊政治形态
在笔者看来,瑞典模式和马克思主义关系不大,它本质上是斯堪的拉维亚特有的政治形态。植根于古代乡村的瑞典式民主,与欧美很多国家的民主有所不同。
据《瑞典史》记述,早在公元500年,瑞典农民就制订了解决一切争执的规则,农业社会内部就有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这是一种用来对付北欧寒冷气候的原始民主体制。海盗时期,出征的海盗是由村落或氏族集体讨论决定的,海盗们必须像兄弟般团结搏斗,才能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因此,即使他们在拿起牛角喝酒时,也要考虑其他海盗兄弟能喝到同样的分量。
到后来,瑞典发展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1723年,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参加者有教士、贵族、资产者和农民四个等级,这即是说,社会各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到18世纪30年代,议会中出现了政党的雏形,分庭抗礼的两派,一是代表大贵族的“礼帽党”,二是代表市民阶级的“便帽党”。作为瑞典模式的关键——以议会制来分权制衡,在瑞典历史上存在已有二、三百年了。
直到19世纪末,瑞典才从贫穷的农业国逐步发展工业,工会运动由此兴起。1889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成立,创始人是亚尔马·布兰亭。这个时期,社民党的指导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不否定暴力革命。其党纲一度宣称:“通过阶级斗争剥夺资本主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以社会控制和管理取而代之。”
1925年布兰亭逝世,接替他任社民党主席的阿尔宾·汉森走向社会改良主义。他提出“人民之家”的口号,实施提供各种社会保障的改良措施,代替以前提出的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社会化的政策主张。而后社民党长期执政,和资本家合作,奠定“瑞典模式”的基础。用前首相帕尔梅的话说:“我们社会民主党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与资本主义共生的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瑞典模式是在社民党抛弃马克思主义之后,才得以诞生的。它有自己的历史渊源,有瑞典传统的“中庸之道”(lagom)哲学的影响,因而能够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以各种措施保护工人利益。
◎ 企业利润大饼怎么分吃?
今年五月,北欧航空公司(SAS)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大规模罢工,各航班飞机瘫痪,殃及大批乘客。SAS员工们的要求不外乎改善工作条件,减少工作时间和增加工资。开始雇主的态度很强硬,罢工拖延了五天才获得解决。
尽管知道罢工是员工的基本权利,但我们并不太同情罢工者,因为SAS员工的工资不但比我们教育部门的员工高得多,也比其他航空公司的员工要高。有一位被耽误航班的美国乘客,甚至在电视上对罢工者忿忿不平地说:“你们不愿干,走人好了。”
然而奇妙的是,不管我们怎么不看好这场罢工,罢工者居然赢了。原因在哪里?罢工伊始,瑞典政府不直接介入,只是一旁静观事态的发展,促进双方谈判。罢工闹到最后,雇主方面损失巨大,挺不住了。既然他们不可能要全部员工“走人”,于是只得和工会重签集体协议。
对SAS罢工者来说,他们的工资虽然比一般行业要高,但私人企业的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更大,因此员工有权要求更好的待遇。这就是说,甜饼做大了,各方都要公正地多分一点。这就是北欧平等精神的体现。
有趣的是,去年SAS公司在飞往中国的航线上雇用了35名中国空姐,其工资只是丹麦空姐的五分之一。此事被丹麦工会揭露,工会主席暗示性地发出了罢工威胁。SAS公司发言人只好出面解释,说他们只是在飞中国的航线上需要一些懂中文的空姐,绝对无意在其他洲际和欧洲航线上低薪雇用职员。北欧工会的强大力量可见一斑。
根据有关统计,在西方发达国家,员工的工资收入一般都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60%;而在中国,员工工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左右。这个数字对比,很能说明当今中国工人的悲哀现状。为什么中国工人不能争取更高的工资水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北欧工人拥有的有力武器:组织起来罢工。无法与老板讨价还价,中国工人在当今的利益大饼中,就分不到自己应有的份额。
◎ 财富分享和民主政治
在最近的“北欧热”中,我读到《南方周末》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北欧和谐,前提是分享》。作者关山,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关山认为:“独特的北欧模式——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民创造的财富,应该通过税收杠杆由全民分享。”“不强调在生产领域的集中,但在收入再分配领域实行集中。”
关山的论述,可以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认为全民分享财富是北欧模式成功的关键,这是对的,但他没有说明,财富分享的前提又是什么?如果北欧没有民主制度分权制衡,政府不能保障法律规定的工人结社自由和罢工权利,工人不能组织起来集体谈判,那么,天性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凭什么要多切大饼给工人分享?
这就是国内一些官方学者的局限,他们看到了北欧和谐后面的分配体制,却不能或不敢从政治制度上找原因。他们或许以为,在仍然保留一党专制的体制下,能够通过财富的分享,达到社会的和谐,这是一种近乎做梦的幻想。没有民主政治的制约,中国式的野蛮资本主义,只会变本加厉地巧取豪夺,黑砖窑之类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哪里还会有什么和谐?
在讨论瑞典模式时,我们不能忘记的一点是:在英国《经济学家》统计的全球民主主义排名中,瑞典以9.88的成绩排名第一。(备注:那是当然,社会主义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美国崇拜者们最喜欢吹捧的一点是:美国有言论自由。
真相是:美国只有在资本主义框架下进行忠诚反对的言论自由,或者更准确的说,这是所有被资本主义严重影响的国家的普遍状况。什么是忠诚反对呢?简单来说,你可以反对腐败的政客,可以反对种族歧视,可以支持LGBTQ,可以反对个体老板(实际上这也是要看情况的),可以批评资本主义导致的一些问题,但你就是不能去质疑资本主义本身,更不能去宣传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例如社会民主主义。
哦,我知道很多人会不相信的,那么请看看事实吧:
注意,以下均是将google搜索语言设置为英文时得到的搜素结果,也就是英语系国家的人民(包括美国人民)搜索时得到的结果。
这是对free market(自由市场)的搜索结果数。
这是对democratic socialism(社会民主主义)的搜索结果数。
可以看到,free market的搜索结果数为153,000,000,而democratic socialism的搜索结果数为510,000,相差了将近三百倍!哦,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用free market capitalism 作为关键词:因为资本主义哈巴狗们在进行宣传时并不会直接说资本主义如何如何好,而是会说市场如何如何好,自由市场如何如何好之类的,反而是社会主义者为了批判资本主义会明确表述出capitalism。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实际搜索结果:
从搜索结果来看,其中大部分链接都是支持自由市场的,而少数批判文章也是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进行的批判。而且可以看见的是,关于自由市场的论述的确很多,以至于翻了三页的结果都是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事实上,再接下来翻几页,搜索结果也是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我这里就不再截图了,有兴趣者可自行搜索。
接下来看看社会民主主义的搜索结果:
可以看到,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wiki链接,而且其内容是很不准确和误导性的,例如将社会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对立(Democratic socialism is not socialism that is democratic),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问答网站链接,内容同样也是极为不准确和误导性的。
而其中搜索到的媒体链接,更是故意进行歪曲:例如The Path to Democratic Socialism: 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故意将缺乏民主的拉美右翼政权等同于社会民主主义;而这篇‘Yes, I’m Running as a Socialist.’ Why Candidates Are Embracing the Label in 2018,提到了DSA,但却故意将他们等同于凯恩斯主义者:“Many socialist candidates sound less like revolutionaries and more like traditional Democrats who seek a return to policies in the mold of President Franklin D. Roosevelt’s New Deal. ”还有这篇:Bernie Is Not a Socialist and America Is Not Capitalist:Scandinavia is, by one measure, a freer market than the United States.(哈哈哈哈哈,瑞典政府可是控制房价严禁炒卖的,这一点上就远没美国自由,至于劳工保护和环境保护法律更是比美国严格得多,这篇文章胡扯北欧是自由市场,不过是想要为资本主义洗地而已。)Senator Sanders is not a proponent of socialism, and that is a good thing, for true socialism, whenever and wherever it has been tried, ended in disaster.(又是这种把苏联和中国这类国家资本主义极权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屁话。)
同时,他们还故意把social democracy(社会民主)和凯恩斯主义混淆,实际上真正的social democracy就是democratic socialism,social democracy和资本主义的liberal democracy是相对的。
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一点:那就是,如果要从主流媒体上看到自由市场,那是非常容易的,相关文章非常非常多;但如果想从主流媒体上看到不被歪曲的社会民主主义,哪怕只是这个词,都极为困难。
至于社会主义的其他流派呢?
托派:
About 10,600,000 results,嗯,是自由市场搜索结果的不到十分之一,至少比社会民主主义强,但请注意:这是在知道了Trotskyism之后才搜索出的结果,而从搜索出的结果来看,相当一部分还是wiki,还有左派网站,而主流媒体上还是除了偶尔的误导和歪曲之外从来不去提及。当然,主流媒体更不会提及这些左派网站。
生态社会主义:
About 108.000 results,好吧,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五分之一,更惨。同时也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内容又是wiki,以及书籍链接,主流媒体又消失了。
马克思人道主义:
About 529.000 results,嗯,和社会民主主义接近。同时也可以看到,又是wiki和左派网站才会提到,主流媒体又没影了。
接下来比较一下右派和左派人物。首先要说明的是,由于英语系国家重名非常严重,所以单纯的搜索结果数没有比较意义了,因为重名的人都会被搜索到,只有搜索结果内容是有意义的,那么接下来开始比较:
弗里得曼:
可以看到,有不少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都提到了弗里得曼。
Joseph M. Schwartz(社会民主主义者,DSA副主席):
可以看到,除了wiki和其所在大学的网页以及自媒体页面之外,没有其他任何页面提到他,主流媒体又一次失踪了。
哈耶克:
可以看到又有不少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提到他。
David Schweickart(社会民主主义者,论述经济民主模式的书籍《after capitalism》的作者):
wiki,书籍链接,所在大学链接,除此之外又是什么也没有,主流媒体又消失了。
可以看到,资本主义下的主流媒体,对于社会主义主张和人物,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本不去提及,而如果提及则会故意歪曲抹黑。可想而知,大部分普通人根本就无从知道真正的社会主义主张,那么他们即使对资本主义再不满,也无法知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不满,如何消除不满,再加上极右纳粹们故意挑动仇恨(极右纳粹们背后是有大金主的,很明显出的起巨款的只有那些政客们和财团老板们),他们就会把气撒到更弱势的移民和非白人以及穆斯林身上,从而陷入内斗中,而政客们和老板们则稳坐钓鱼台。
最后,知道占领华尔街运动中一个写了反大银行标语的抗争者面临什么吗?面临13年监禁,并且其律师被法庭禁止使用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辩护:California man faces 13 years in jail for scribbling anti-bank messages in chalk,Occupy Wall Street protester could face up to 13 years in jail, $13,000 fine for writing anti-bank messages in chalk
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被金钱严重腐蚀了,这是资本主义下必然会出现的状况,同时也是新自由主义泛滥四十年的恶果,而川普不过是新自由主义泛滥造成的恶果之一而已。
·方舟子·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诗136:1 这篇诗篇的作者可够幽默的,他一句一个上帝的“慈爱永远长存”,却列数 耶和华的杀人业绩:“击杀埃及人之长子”、“把法老和他的军兵推翻在红海里 ”、“击杀大君王”、“杀戮有名的君王”、“杀戮亚摩利亚王西宏”、“杀巴 珊王噩”等等。其实这一切,不过是杀人如麻的耶和华的战绩中的极少的一部分 罢了。我读《圣经》,每每读得毛骨悚然,这位被基督徒视为爱的化身的耶和华, 是多么的可怕、可怖、可憎,人若有一丁点的过错,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位 撒但跟他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老实说,我怀疑《圣经》中的这位耶和华, 才是真正的撒但,几千年来的耶和华信徒都拜错了神了。而每当我看到纯洁善良 的小姑娘对血淋淋的《圣经》看得津津有味,我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人,确实是 一种难以理解的动物。 让我们先来看看耶和华亲口颁布的律法,据耶酥的教诲,即使天地毁灭,这 些律法也不可废。不知今天的十六亿基督徒,还有多少人在奉行这些惨无人道的 律法? 一、惨无人道的上帝律法: 凡是不受割礼的男子,都必须除掉。(创17:14)〔由此看来,今天的 中国男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都是该杀的。) 行邪术的女人,不可容她存活。(出22:18)〔中世纪时大肆屠戮所谓 的女巫,根据大概就在此了。今天的巫婆、女气功师之流,自然也都该死。) 偏向交鬼和行巫术者,死。(利20:6)〔看来神汉、男气功师们也逃不 过。〕 星期日是安息日,敢在这一天工作者,死。(出31:14,35:2)〔 看来在星期天仍然勤勤恳恳去上班的无数海外中国学人也都该杀。〕 咒骂父母者,死。(利20:9,太15:6)〔你要是跟父母顶嘴,一不 小心说漏了嘴,得,大难临头了。〕 自然,上帝同样在乎人们骂不骂他:亵渎耶和华的名字的,用石头打死。( 利24:16)〔上帝啊,我已经说了“杀人魔王耶和华”了,只好闭眼等着石 头砸下来了。〕 以色列人,或以色列人中寄居的外人,把自己的儿女献给摩洛的,处死。( 利20:2)〔上帝怎么那么在乎以色列人的婚姻?〕 曾经有教徒为中世纪的屠戮异教徒辩解说:他们不是按圣经行事的,因为圣 经宣扬的是爱,不会宣扬对异教徒的恨。这样的教徒,大概是从来不读圣经的, 中世纪的基督徒,比今天的基督徒对上帝的律法要忠诚得多: 祭祀别神,不单单祭祀耶和华的,那人必要灭绝。(出22:20〕 对于异教徒,要把他们全部杀死,连他们城里的牲畜都要用刀杀尽。(申 13:1) 如果你的同胞弟兄、儿子、妻子或有过命交情的朋友引诱你信别的神,你要 大义灭亲,先下手把他们统统杀死。(申13:6)〔幸好,我只是引诱别人不 要信神,没有引诱他们信别的神。〕 自然,上帝对人类性行为更是乐于管束,以死威胁: 凡与兽淫合的,不管是男是女,总要把他治死。(出22:19,利20: 15,20:16) 男人与男人发生性行为的,处死。(利20:13)〔男同姓恋者,全部该 杀!) 新娘子被发现不是处女,没有贞洁的证据,用石头打死。(申22:21) 〔各位现代女性,千万别结婚!〕 与邻居之妻行淫的,奸夫淫妇一起治死。(利20:10)〔不仅仅是朋友 妻不可欺,而是邻居妻,不可欺,而且连女方也处死。〕 还有管得更宽的:与有夫之妇私通的,奸夫淫妇一并治死。(申22:22 ) 与继母行淫的,二人一起治死。(利20:11) 与儿媳行淫的,二人一起治死。(利20:12) 人若娶妻,又娶了岳母的,三人一起用火烧死。(利20:14) 人若取姊妹,无论是异母同父还是异父同母,一起杀死。(利20:17) 妻子来月经的时候同房的,夫妻一起杀死。(利20:18)〔这也管得太多 了吧,至于吗?〕 祭司的女儿若行淫,用火烧死。(利21:9) 若有处女已许配丈夫,有人在城里遇见她,与她行淫,要把这二人一起带到城 门,用石头打死。(申22:24)〔做女人真惨,左右是个死。〕 若男子在田野遇见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强与她行淫,将男的治死。女的姑且念 她孤立无助,就饶了她。(申22:25) 这可都是上帝亲口颁布的律法,如果你胆敢不遵守会怎么样呢?上帝就诅咒你 要吃自己儿女的肉!(利26:29,申28:53)〔要是上帝的诅咒灵验,做 今天的基督徒们的儿女可就惨了。) 二、杀人如草、罄竹难书 圣经中的上帝,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成批成批地杀人过瘾。以下所举,只是 耶和华杀人业绩中的一部分。 上帝因为后悔造了人,便发大洪水把除挪亚一家之外的人全部淹死,连其他 生物也跟着遭殃。(创6:5) 犹大叫儿子俄南跟守寡的嫂子同房,为哥哥生子立后。俄南不想让哥哥有后 ,同房时遗精在地上,上帝看到了,就处死了他。(创38:10) 上帝故意让埃及法老的心刚硬,不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埃及;然后他以此为借 口显示他的威力:给埃及带来十场灾难,包括杀死所有埃及人的长子,哀鸿遍野 。(出7:3,10:1) 耶弗他向上帝许诺把在他回家时看到的第一人杀了祭献,虽然那人是他的爱 女,还是杀了感谢上帝的恩典。(士11:29) 因为百姓放肆,上帝通过摩西命令大家杀自己的弟兄与同伴并邻居,一天之 内约有三千人被杀。上帝赐福给这些杀了自己的儿子和弟兄的人。(出32:2 7) 上帝听见百姓发怨言,就怒气发作,发火烧他们。(民11:1) 仅仅因为有一个以色列人带了一个米甸女人到弟兄那里去,上帝就在以色列 人中大发瘟疫,死掉了二万四千人。(民25:6) 上帝的灵大大感动了参孙,使他杀了一千人。(士15:14) 乌沙牛失前蹄,无意中扶了一下约柜,上帝因此发怒,让他死在柜旁。(撒 下6:6,代上13:9) 因为大卫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上帝就让他们所生的孩子得重病。大卫 为这孩子哀求上帝,结果上帝还是让他死掉了。(撒下12:15) 上帝以色列人发怒,降瘟疫杀死七万人。(撒下24:15) 约伯公正正直,敬畏神,上帝还对他不放心,就跟撒但打赌,放手让撒但去 杀死约伯的儿女、仆人和羊群,让约伯长满毒疮,唯一的要求仅仅是保存约伯的 生命以便考验约伯的忠诚!如此作为,与撒但何异?(伯1:1) http://www.xys.org/fang/doc/religion/god.txt
芦苇 宗教裁判所的建立 本真意义上的宗教裁判所即神圣法庭形式的宗教裁判所粉墨登场了。 "神圣法庭"成立的确切时间,许多史书在这一点上差异而抵触;实际上, 神圣法庭的成立集会起如此多的事件,而此中的每个事件几乎都关键得足以让 任何单一的取舍捉襟见肘。于是,本书宁愿将这一成立视为一个集会了许多事 件的过程而不是将之归结为宇宙大爆炸似的单一事件。在我看来,神圣法庭的 成立至少意味着一个通谕的号召、一场战争的结果、两次会议的决定以及一项 特别的任命。 首先是一个通谕。 教皇卢修斯三世,原名亨利,这位克莱沃修道院的前院长在第一次反异端 十字军远征——亚历山大三世发动的——中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并因此发迹; 德意志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其履历中有他捕获了阿诺德并将他引渡给教皇 的反异端记载。一位老牌的反异端教皇和一位老资格的反异端皇帝,他们两人 合作的结果是著名的《反对异端》通谕,从而翻开了神圣法庭历史的第一页。 这个通谕以教皇的名义发布于1184年的维罗纳公会议;为了根绝异端,通谕史 无前例地要求各教区成立专司异端审判的特别调查法庭——传统的宗教法庭只 将异端审判视为其业务之一,命令主教们驱逐异端并罚没他们的财产和让异端 "永远受辱"。通谕行文中没有明言对异端的肉体消灭,这似乎显示了某种温 和性,然而当通谕号召掘掉天主教坟地中异端分子的尸骸时,教会那为仇恨扭 曲出来的凶残仍然穿透了其温情脉脉的面纱。 宗教法庭的专业化只是《反对异端》通谕的重大成果之一——其意义相当 于列宁在国际共运史上对职业革命家的强调。当我们在通谕中看到主教应将异 端交付世俗法庭审判时,通谕的另一成果凸现了出来,这就是世俗政权有义务 将异端作为反叛者加以世俗的制裁。红胡子腓特烈们再次明确自己在中世纪反 异端运动中的职责和意义;同时,这也代表了中世纪世俗政权延续了自己对正 统教会反异端运动的支持。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将看到这一互为犄角的支持 是如何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引发恐怖和血腥的,如1197年阿拉贡国王彼得一世便 以烧死异端分子来响应通谕的发布。 红胡子腓特烈远不是教皇控制之下亦步亦趋的儿皇帝;事实上,作为神圣 罗马帝国最能干的皇帝之一,他不断渴望而且也曾经尝试像查理曼大帝那样操 纵和控制罗马教会,他和罗马教廷的恩恩怨怨构成了中世纪教权和王权之争的 重要篇章——面对王权应依附于教权的论调,他不惜以僭立新教皇和动兵讨伐 教廷作为"不"的回答,可惜的是一场摧毁其军队的瘟疫熄灭了他的欲望之火。 但是,腓特烈在反异端斗争中的立场则始终如一,在这里,他遵守着政治游戏 的平衡原则,就像他可以心有别注地为教皇牵毛驴一样。 走进历史宛如行走在起伏的山路上;如果说以前的宗教裁判活动因演变的 缓慢而只是一段段缓坡的话,在英诺诚三世登基的1198年,我们脚下的历史之 路却陡峭了起来,坡度的增长突兀而急促。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缺失英诺诚三世 的神圣法庭史,因为他的气质、性情和手腕,突然间,神圣法庭竟如此完整地 矗立了起来,甚至我们能够感觉到有种阴森之气刹那间扑面而来。智慧聪明而 狡黠奸诈,清醒冷静而铁腕无情,富有理想而野心勃勃,魅力四溢而权术圆通, 精力充沛而孜孜不倦于权力的争夺;英诺诚三世几乎集合了历代教皇所能拥有 的一切优秀和才干,而且就是作为普通个人来说,他也是出众的。这位富有的 前罗马伯爵,在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钻研经院哲学时,便以学业卓越著称, 一部《论蔑视世界并论人的苦境》展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作为教皇,他 拥有了显示其盖世才华的广阔舞台;在权力角逐中,所向披靡的他竟然废黜了 两位德国皇帝,迫使整个欧洲的国王跑到罗马向他卑躬屈膝——这种荣耀成为 后世教皇永远的羡慕和怀念。他为其手下的心腹喻为"神圣的魔鬼",在他那 里,现实政治的需要永远高于道德理念的诉求;他所组织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压根儿没去"圣地",而是直奔君士坦丁堡去杀人越货。"看,我今日立于各 民各国之上,去拔掉和打碎,去毁灭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三十七岁的 英诺诚三世在1198年教皇登基典礼上引用了《圣经》上的这段誓词,这就是他 对自己的价值定位。 异端们已经在不幸和苦难的命运中流转了近千年;现在,他们又将不得不 直面新一轮的而且毁灭性的打击和劫难了。在英诺诚三世无数的"丰功伟绩" 中,有两个事件同神圣法庭的成立直接相关,一是他在1208年发动的十字军对 法国南部异端长达二十年的征服战争,二是他在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上 主持通过了中世纪严惩异端的纲领性决议。 如果扫视一下中世纪的异端分布图,我们的视线自然而然会落到地中海-隆 河-阿尔卑斯山之间的三角形地带,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地区;这块肥沃而繁荣的 土地不仅滋养了纯洁派异端,而且为远道而来的韦尔多异端提供了新的落脚点, 当地的封建王公出于其经济利益的考虑也默认了异端的发展——他们毕竟还得 依靠这些异端教徒为他们创造财富,而四分五裂的政治是欧洲封建社会一大特 色,借马克思的一个比喻就是"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 的那样"。不再需要具体的动机分析,就正统教会在这个地区传教的屡传屡败 特别是英诺诚三世的特使数次无功而返这一条,便足以提供英诺诚三世毁灭这 个地区的充足理由,因为它不仅挫折了这位教皇的正统基督教事业而且深深地 伤害了他的自尊;更何况,反异端十字军本不是英诺诚三世的发明,亚历山大 三世于1179年发动了反异端的十字军远征,这次战争虽然以教廷的失败而告终, 但毕竟开了中世纪罗马教廷以十字军镇压异端的新先例。纯洁派和韦尔多派的 劫难已无从规避;现在,英诺诚三世需要的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罗马教廷和当地封建贵族的冲突为教皇的反异端战争提供了一个导火线; 1208年,由于图卢兹的雷蒙伯爵对反异端持不合作态度,教皇特使卡斯泰利诺 开除了这位贵族的教籍,伯爵手下的骑士在盛怒之中杀死了这位作威作福的特 使。流血了!以此为口实,英诺诚三世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十字军这一中世纪最 具暴力性的镇压机器。1208年3月10日,教皇发布了对雷蒙伯爵及其异端臣民的 讨伐檄文,宣布凡参加讨伐异端的十字军不受国家法律约束,他们过去以及将 来所犯的一切罪都将为教会赦免,其所欠债务免付利息。法国国王耿耿于怀南 方贵族的不受节制,北部贵族垂涎于南方的富裕,欧洲形形色色的冒险家正等 待着新的发财机会,于是一支强大的十字军迅速地组成了,他们的司令是嗜血 成性的英国佬西蒙·德·蒙特福特。 雷蒙屈服了,他被迫袒露上身跪倒在卡斯泰利诺的坟前,任凭荆条雨点般 地抽在他的身上;但是,雷蒙的侄子罗热和广大的异端没有屈服,他们拼死地 反抗着,以他们肉体的牺牲祭奠了自己的信仰。十字军再次表现了他们习以为 常了的凶残和暴戾,繁荣的城市在他们的铁蹄下沦为废墟,富饶的乡村在拼杀 之后荒芜成野地,积年的财富被装上了他们的战车,战火蹂躏下的图卢兹地区 一片凄凉。没有异端死亡的确切统计,每个城镇都有大批的异端被烧死、绞死 或斩首,根据城镇的大小少则二千多至二万;当十字军在比塞埃城为如何区别 正统和异端而左右为难时,教皇特使的指示是:"只管把他们统统杀死,让上 帝去分辨谁是他的子民。"异端有效的反抗在1213年便决定性地失败了,战 争的最后结束则最终顺延至1229年,其间经历了英诺诚三世、洪诺留三世和格 列高利九世三代教皇。 "这次十字军把法国南部的异端派别,幸福,繁荣和文化一起都给根绝了" (罗素语)--图卢兹地区是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化的发源地和昌盛地。经过这次 战争以及随后的常规迫害,纯洁派信徒的名字在教廷的异端名录中彻底地消失 了,韦尔多异端的运气则稍好一点,他们毕竟还有几个人逃进了阿尔卑斯山脉 的崇山峻岭中。英诺诚三世成功了,教皇笑得很开心。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个常设的权力机构将这种恐怖和残忍经常化和 日常化。 1215年,在图卢兹战争的间歇中,教皇召开了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这次 会议成为英诺诚三世炫耀其权力和权势的一个舞台,好大喜功的他是不会放过 任何作秀机会的;71名大主教,412名主教,800多名修道院院长或副院长,以 及欧洲各大国的国王代表,在他的征召和动员下参加了这次规模空前的基督教 盛会。在三周的会议上,教皇和他的部下们讨论了从犹太人的标志到教会信条 的种种问题,并以《教皇敕令》的决议形式明确了对异端的甄别和惩罚以及教 会和世俗政权在反异端事业中的不同职责: "我们开除任何反对正统天主教神圣信仰者的教籍,并处以绝罚……凡受 判处的异端,应交付世俗政权或其代表,处以应有惩罚。教士将事先撤职。 受判处之俗人财产将予没收。教士财产则归发给彼等薪饷之教堂。""一般异 端者如不能证明己之无辜,推翻对彼等提出之控告,则将处以绝罚。如受绝罚 满一年,而彼等不能在此期限内用彼等之行为证明可予信赖,则以异端者审判 之。""凡赞同异端者信仰,向彼等提供避难所、帮助和保护彼等者,予等将 开除其教籍,并宣布,如一年内不放弃其极端有害之观点,则将自动宣布为无 人格者,失去担任任何公职或选职……之权。此外,彼等将失去遗嘱权和继承 权。" "世俗政权无论所处地位如何,如愿忠于教会并自认忠于教会,应在保卫 信仰上给予合作,以武力从彼等治理之境内驱逐教会宣布之一切异端者,则各 政权应对异端者警告、呼吁并在需要时处以教规之惩罚。今后任何人就任世俗 职务时应宣誓承担此种义务。" "每个大主教和主教如知所辖教区内藏有异端者,须亲自或由副主教,或 由其他可靠人士每年巡视一至二次。彼等在认为有需要之地,可委派二名或二 名以上经过宣誓之人,调查全体居民,并向主教报告谁是异端者,谁参加秘密 集会,及其平时越出信徒行为所具有之习惯。主教应传讯被告,被告如不能证 明未犯对彼等所控告之罪,或旧病复发,则应按教会法规予以惩罚。" 在这个决议中,神圣法庭赖以成立的所有要素或原则赫然在目,这是英诺 诚三世在临终之前(他死于1216年)对基督教反异端事业的最后也是最重大的 贡献;"地狱给予人类的一本最黑暗的书",乃是德国中世纪游吟诗人符格勒 外德对英诺诚三世所制定的教会法规的总体评价,拉特兰公会议的决议是无法 逃脱这一恶评的。当然,如果说拉特兰公会议的决议只是原则或理论地建构了 神圣法庭,那么1229年的另一次公会议就要把这些原则和理论付诸实践。 1229年的公会议召开于战争刚刚结束的图卢兹,并因此被命名为图卢兹公 会议,此时拉特兰宫的主人是第一百七十八任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作为英诺诚 三世的外甥,这位罗马教廷的教皇算是得了反异端的真传,图卢兹战争的最后 结束证明了他没有辜负叔父对他的长期栽培;另外,他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教 会法和神学学者,其颁行的《教会集》竟成为天主教教会法规的基本文献而沿 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夹在英诺诚三世和格列高利九世间的教皇是洪诺留 三世,他是一位教皇的传记作家,反异端态度积极但略嫌温和,其创造性成果 仅限于1220年通令多明我和方济各修会的修道僧建立直属教皇的异端审判法庭, 于是完成神圣法庭建设的重任历史性落到了已臻八十六岁高龄的格列高利九世 身上,--天晓得,工于心计的他是怎么活过了百岁大关的! 面对战争废墟的满目疮痍和百废待兴,格列高利九世的恻隐之心显然没有 激动,教皇及其教廷的所有关心仍聚焦在反异端的血腥事业上,图卢兹公会议 开始了天主教系统和全面地建立异端裁判所的历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 个重要变化:异端特别调查法庭在以前尚是个别的和地方性的,但这次会议不 仅细化和补充了拉特兰公会议的决定如许愿两年内每年奖赏告密人两个银马克, 并且明确要求整个基督教世界有组织全面地以法庭形式落实对异端的常规审判 和惩罚;以前的教会上层人士仍没有公开支持对异端的火刑惩罚,但这次会议 将中世纪异端定性为摩尼教徒,从而使对异端的火刑惩处受到罗马法传统的认 可。 更令人吃惊的是,由于纯洁派和韦尔多派大量使用《圣经》,--"回到原 始基督教去,回到福音书去,使遭到罗马教会篡改和歪曲的'上帝箴言'恢复本 来的面貌,这就是一切反对罗马教廷的阶级和党派的努力方向"(考茨基语), --所以图卢兹公会议竟然规定除《诗篇》和包括在每日祈祷文中的那些段落外, 禁止平教徒拥有那怕是拉丁文的《圣经》,并宣告废除一切《圣经》译本。这 个教令一开始局限于图卢兹地区,但出于同样的考虑,在西班牙和其他地方也 发布了类似的禁令。整个基督教因《圣经》真理而发生、存在和延续,格列高 利九世的《圣经》禁令无疑是天主教自己煽了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神圣法庭的建立只剩下最后一项工作了,那就是确立该法庭的专职法官即 宗教裁判员。任何机器的运转都离不开专业工人的操作,他们技术的熟练和明 确的分工创造着机器的高效率,他们的行为遵从机器的逻辑而尽量撇开人类情 感的因素,神圣法庭这台镇压机器也不例外地需要这样一批专业人士。1233年, 格列高利九世完成了这项工作,这就是在那年他宣布了对多明我僧团的特别任 命。 这项任命又是当时欧洲政治的典型产物;教权和王权间互相的支持与争执 是中世纪最大的政治,教权统摄王权的中世纪总特征是它们之间力量消长历程 的一种抽象和总结,但具体的时空中它们即使在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也要互相 拆一下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孙子和教皇英 诺诚三世的受监护人,一位事实上对所有宗教持玩世不恭态度的"坏孩子"—— 他甚至被传说写作了调侃摩西、基督和穆罕默德的异端著作《论三大骗子》, 是十三世纪初王权势力的代表人物;为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这位自己两次被 开除教籍的皇帝最后也加入了反异端的阵营,但在1232年却捞过界地直接授权 帝国官员消灭异端,从而企图插足教廷世袭的精神法权领域。半是为了彻底消 灭异端半是为了遏制王权,格列高利九世迅速地作出了反应;1233年4月20日, 他发布通谕,强调教会才有权解释教会法规和审判异端派别,并指定多明我修 会的修道僧为异端裁判所的专职法官,直接向教皇负责。同时,教皇还通谕主 教们接受多明我修士的"帮忙",其理由是主教们已经"忙得团团转"了。通 谕的深远意义在几年之中便显示了出来,因为伴随着整个欧洲大陆的异端审判 工作迅速地为修道僧们接管,这支教皇的特工部队竟然超越欧洲传统的权力架 构而自行划分了异端审判区,从而使教廷的思想专制主义完全地获得落实。 格列高利九世还在1233年初步统一了宗教裁判所的诉讼程序,并在历史上 首次建立中央审判法庭。 从1184年到1233年,历时五十年,这是一个孩子从幼龄到老龄的岁月区间; 从卢修斯三世到格列高利九世,一共有八位教皇入主拉特兰宫,他们中不乏才 智之士,其中英诺诚三世和格列高利九世还是名彪教会史的杰出教皇;从图卢 兹战争的兴师动众至大公会议的细密策划,再到多明我修道僧的东奔西走,就 这样,人类宝贵的时间、智慧、精力和财富积累在一个反人类的暴力机器上-- 神圣法庭的作用就是要否定构成人本质的自由精神,这足够让人类惭愧得无地 自容了! 十二至十三世纪是天主教的顶峰时代即基督教正统的权力全方位--宏观上 和微观上--获得渗透的时代。这个世纪的欧洲人曾经目睹了王权对教权的屈服, 教皇臣仆的行列中不仅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的国王,甚至包括千里之外保加利亚 国王,连海盗出生的挪威哈桑国王也得在罗马法庭上竹筒倒豆子地将自己的身 世说个明白;他们也目睹了踏实平凡的罗马式教堂为严谨高耸哥特式新教堂取 代,新式教堂高高耸立,仿佛要摆脱地球的引力,不受俗世的束缚,升到天国 一般;他们还目睹了耶酥基督形象的变迁,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肉体耶酥代替 了坐在法庭上的神性基督,教会对人类心理的洞察是深刻的,因为只有鲜血的 恐怖才能最大程度唤起神圣。现在,他们也得像面对哥特式教堂或耶酥受难像 那样必须面对宗教裁判所;它已经构成了中世纪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其作 用不是引导心灵而是打击心灵。 从此,基督教宗教裁判的历史步入神圣法庭阶段。 宗教裁判所的构成 任何机构和设施皆是一些人和一些物以某种方式的组合。 也许和我们的想象不太一样,神圣法庭的结构实际上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 说大胆一点,它们只是一支支互不隶属的特遣队,类似于当代恐怖主义的行动 小组。成员精干,其核心人员往往仅宗教裁判员及助手数人;环节紧凑,每个 宗教裁判员都直接向教皇负责,他们有权随时到罗马去面见教皇;意图明确, 其结构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的损耗和流失,教皇以及教廷的旨意畅行无 阻。 神圣法庭的首选成员其实就是教皇;宗教裁判所是台执行精神法权的暴力 机器,拉特兰宫--后来转为梵蒂冈宫--则是这台机器的灵魂和头脑,精神法权 中的立法部分归于以教皇为代表的罗马教廷。 作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教皇的权力符码意义要超过其个人的存在意义, 于是正统基督教的精神专政便以教皇的精神专政为体现。--在十四世纪之后特 别在阿维农时期,教权日渐屈从于各个国家的王权,但教会组织作为相对独立 的权力系统,其结构变化并不大,只不过教皇的精神专政要更大程度上服务于 国王的世俗统治。--情况似乎是这样的,十三世纪以来的教皇们对自己的职责 还是有自我意识的;他们不仅建立和支持宗教裁判所这一恐怖组织,而且自身 构成了宗教裁判所恐怖的黑色背景以及动力因素。宗教裁判员由教皇直接任命 或由教皇委托僧团领导人和地区总宗教裁判员任命,他们只为教皇效劳,也仅 仅听命于教皇,他们不受教皇之外的任何人的节制和调度;依照有关教会法的 规定,除了教皇本人,任何人包括教皇特使和僧团领导人在内都不得因公务罪 将宗教裁判员撤职。教皇毕竟日理万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曾经设立总宗教裁 判员——即中世纪精神宪兵的总监——处理神圣法庭的日常事务,但这一人选 必然是他们的亲信之人;乌尔班四世任命了他的亲信卡埃塔诺·奥尔西尼红衣 主教为总宗教裁判员,而这位红衣主教一旦成为教皇尼古拉三世索性任命自己 的侄子担任这一职责。 再从恐怖理论上推,教皇为了其精神统治需要宗教裁判所去引发精神的恐 怖,而精神恐怖的实现也需要教皇这一角色。我们必须承认宗教裁判所并非为 恐怖而恐怖的,只有这样中世纪精神恐怖才能显示其目的性和计划性--这更能 体现这种恐怖的刻意和有效,但这些必须以教皇在实在层面上对恐怖工具的绝 对控制为前提。同时,就恐怖的心理方面而言,恐怖之所以为恐怖的一个方面 就在于它所携带的暴力和残酷具有神秘的不可预测性即对常规和法律的超越, 于是教皇自己就是宗教裁判所恐怖的一个要素,因为只有作为上帝在世间的代 言人的他才能模糊不法的恐怖和合法的恐怖--他可以以其性情随意立法,从而 最大程度上堵塞了自由思考获得法律支持的可能性。 由于其他红衣主教们的眼热,教廷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取消了总宗教裁判员 的职务。但是,1542年,在王权势力不断篡夺地区宗教裁判员指挥权的情况之 下,保罗三世建立了罗马和全教宗教裁判所,恢复了总宗教裁判员的位子。为 了维护基督教正统巨型话语的霸权地位,罗马教廷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甚至 心甘情愿地涉嫌血腥和残忍。 神圣法庭的骨和干由宗教裁判员组成;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就是宗教裁判员 的活动,甚至一个宗教裁判员就可以是一个宗教裁判所。1254年,教皇英诺诚 四世发布了《论连根拔除》的训喻,标准了神圣法庭--虽然它没有使用神圣法 庭的措辞--的具体构成;反异端机构应该是一个以2 名宗教裁判员性质的修道 僧为中心的专门委员会,其成员还应该包括1名主教、 12名正统派教徒、2 名 公证人以及2 名以上的工作人员,但这种设置可以根据修道僧以及主教的意愿 作随时的调整。我们不能说所有的神圣法庭如是构成,但这种构成的典型性是 无可置疑的;在这里,宗教裁判员主导着神圣法庭的一切监视、侦察、逮捕、 审问、刑讯以及判决活动,主教的作用是对动刑和判决作形式上的允许和批准 ——主教制毕竟仍是基督教正统的基石,而宗教裁判所的其他革命干部则都是 些帮忙或帮闲而已。 有论者指出,教皇领导权与群众宗教信诚的分裂,是教皇权位在中世纪晚 期最终衰微的一个极重要的因素。于是,神圣法庭作为基督教教皇在这种衰微 前重建威权的挣扎和努力,其依靠力量自然不能是已经声名狼藉的普通教士, 而只能是既忠诚于教皇又能深入群众的修道僧队伍。十三世纪之后的宗教裁判 员因格列高利九世的特别任命而主要来自多明我僧团,也有一部分来自其他僧 团特别如方济各僧团,只有极个别的来自其他方面如第一位专职宗教裁判员是 罗马枢密官阿尼巴勒。 多明我僧团因其创始人多明我( Dominic)而命名,又因为多明我的谐音 赢得"主的猎犬"(Domini Canes)的绰号,其标志便是一头口衔熊熊火炬的狗, 他们的另一个称呼是黑衣僧团,这由于多明我修道僧个个身着黑色披风。应该 说,多明我的名字--一个人和一个僧团--始终同反异端活动相联系着,如此的 紧密纵观整个教会史也是罕见的。多明我于1170年出生于西班牙贵族家庭,青 年时代便投身于艰难的隐修生活,其出家地是奥斯马修道院。当他和奥斯马主 教在法国南部游历时,他们无疑直觉到了异端运动汹涌澎湃的原因所在,于是 他们向传教士们呼吁全面改革基督教正统的传教方式,即仿效纯洁派的"完人" 来进行传教;1206年,他们两人在图卢兹实践了一所女修院,其成员主要是纯 洁派异端的转向者,这是多明我反异端生涯的开始。1215年,多明我的朋友赠 他图卢兹的一幢房屋,多明我僧团开始了其最早的故事,但是在第四次拉特兰 公会议上,教皇英诺诚三世虽然表扬了多明我这只猎犬的出色工作,却没有同 意其创立新修会的请求。多明我僧团的正式成立时间因此拖后到了1216年,只 是在洪诺留三世的同意之下,多明我才圆了他的僧团之梦。多明我僧团只是以 集体的形式外延了多明我个人的思想和实践;在多明我僧团的"一大"(1220 年)上,僧团的宗旨明确规定为"铲除异端,消灭邪恶,宣讲信仰,培养道德"; 僧团的生活方式则规定为行乞甚至会士每天的食物也应该靠乞讨获得,但这只 是附加的或手段性的,没有成为该会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则发 现,僧团行乞的生活方式在财富的诱惑下日益弱化,但在反异端的方面,该僧 团始终保持着其犬的本性。——多明我的光辉形象自然也少不了制作和包装, 他曾经对其传记作家坦白自己更愿意同青年妇女谈话,但多明我僧团于1242年 发布教令强行删掉这段传记记载。 细究之下也挺耐人寻味的,多明我僧团以及较早一点的方济各僧团,与其 说它们接近于正统教会,还不如说接近于纯洁派或韦尔多派式的异端--它们都 是同时代的,其中方济各的早年历史简直是韦尔多经历的翻版。多明我和他的 追随者选择的是芒鞋缁衣托钵乞食的苦修生涯,而这正是纯洁派"完人"式的 生活方式;他们在广大天主教官员耽于享乐时仍然不屈不饶地保持传道活动, 而当时只有异端们保持着这种传道热望;另外,也和广大异端们一样,他们所 谨守的"使徒式贫困"本身就否定和批判了罗马教廷的腐败。确实,我们可以 在多明我的身上发现基督教原始的虔诚和热情,但是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当时 的异端领导人与罗马教廷的官员相比更具有这种精神。问题在于开端就是终点, 多明我以及多明我派的原始定位决定了其未来的运命;他早年同天主教会反异 端事业的密切关系最终将他及其僧团的未来束缚在基督教正统的战车上,而他 对福音式贫困生活那种手段式理解——禁欲主义对他而言只是反异端的手段而 非基督徒真正的生活——则消解了他和教廷之间的对抗,所以他以其反异端活 动成为了基督教正统的"圣徒"——罗马教廷在1234年作出了这项追谥——而 没有因为同罗马教廷的疏离成为火刑柱上的哭鬼冤魂。 多明我修道僧——也可普遍及其他僧团中为罗马教廷看中的修道僧——之 所以成为宗教裁判员的当然人选,有几个因素是显著的。其一,类似于佛教从 小乘向大乘的转变,出现多明我僧团这样的行脚僧是基督教隐修制度的重大变 革;同以往的修道僧不同,多明我修道僧不满足幽闭在寺院里独善其身,他们 参与社会以求普渡众生,结果不可避免地在政治的大酱缸里酱了一把。其二, 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有的僧团听从罗马的号召远不如服从本地领主及主教的旨 意;但是新僧团却可以超越了欧洲的政治架构--如世俗的领主权和宗教的教阶 制——而只听命于教皇,同权力中心的亲近是任何特务组织的共性,我们中国 人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明代锦衣卫和清代血滴子身上发现同样的性质。其三、 西方隐修制度自本笃开始便以纪律的严厉著称,多明我僧团踵从的是严格程度 决不低于本笃制的所谓圣奥古斯丁会规,纪律的训练不仅锻造了隐修士们的意 --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像钟表里面的机械那样不停地运转而不屈从于自己善良 的偶然觉悟,而且培养了他们绝对服从的习惯。其四、多明我僧团从一开始便 奖励学术研究,僧团曾经拥有大阿尔伯特、托马斯·阿奎那、爱克哈特、陶勒 尔、萨伏那洛拉这样的博学鸿儒;相比于多半草莽出生的精神异端,多明我僧 团的修道僧可谓个个都是大内高手。 基督教正统应该永远感谢这批有着特殊生活、特殊性格和特殊贡献的宗教 裁判员。正是他们在十三世纪末的勤勉和努力,天主教会迅速地以各个修道院 为据点建立起全欧洲范围的思想监视和惩罚之网,从而有效地维护了自己的思 想统治并臭名昭著到了现在。正如一位教会史家所指出的,"十三世纪,乞食 修会的修道院,多少成为某种兵营,住着突击部队,随时等候命令出击。他们 在城市中形成一个布防网,不留任何空白点。" 至于神圣法庭那些帮忙和帮闲们,他们是神圣法庭的零件和缘饰,他们以 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支持和润滑着神圣法庭的运转——未能如宗教裁判员那样 遗臭万年可能是他们最大的遗憾。历史以其难免的无情将他们遗忘了,但我们 还是缅怀缅怀他们在神圣法庭中的作用,毕竟他们以甘为铺路石的精神为中世 纪思想专制主义作出了贡献。 专员或副手的职责由其名称便可推测,他们一般也都是修道僧。宗教裁判 员人数相对于广阔的欧洲大陆来说还是有限的,他们一个巴掌捂下去指缝间总 留下不少空白,于是罗马教廷赋予宗教裁判员向委任自己全权代表的权利,这 就是专员或副手的产生。一般来说,这些全权代表是宗教裁判员的化身——宗 教裁判员有孙猴子一口气吹出无数孙悟空那样的本事,他们同宗教裁判员的区 别在于原本和拷贝的区别,只是他们由于宗教裁判员授权的不同而代理全部或 部分的宗教裁判职责。专员或副手由宗教裁判员任命,但不是神圣法庭的常设 职务。 正如我们有所论及的,宗教裁判所的法权是法从世俗领域向精神领域的伸 展;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罗马帝国的灭亡并没有结束罗马法的历史,罗马法 的程序和设置甚至在中世纪的精神审判中仍然保持着其生命力。在十四世纪, 神圣法庭开始任命鉴定人,其任务是对被告罪行进行法律鉴定以提出诉讼和判 决的意见;为了保证所谓的公正,他们不允许知晓被告和证人的姓名和具体案 情,面对他们的只是嫌犯和证人的供词,他们的结论多少决定了被告的未来运 命——其作用类似于欧美当代司法中的陪审员。公证人和见证人在神圣法庭系 统中的出现要早于鉴定人,其作用是参加审讯并副署被告和证人的口供以示对 宗教裁判员的监督。他们也由教皇任命,但拿的是宗教裁判员的银币。检察员 也是神圣法庭的重要职员,他们充当公诉人的职责。上述司法职位为神圣法庭 所常设,其作用无过于给神圣法庭涂抹上公道公正的色泽。自然,我们可以批 评神圣法庭司法制度的虚伪和矫饰,就这些司法官员的教士或修道僧背景以及 他们对于宗教裁判员的依附关系两点便否决了其立场的独立和客观;但是,我 们其实倒不必强调这一些,因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这套司法缺陷的多少,而在 于人类有没有权力司法精神或这种司法的限度在哪里。 医生、刑吏、狱卒和文书之类构成了神圣法庭的内部服务系统。医生监控 被告承受肉刑的能力,所有的宗教裁判所都不情愿异端将秘密带进坟墓。刑吏 执掌用刑,他们是批专业人士,对人体疼痛穴位的把握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 监狱的可怕构成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种恐怖首先体现在监狱狱卒狰 狞的面目上;神圣法庭的狱卒也未能免俗,他们的残暴和恶劣甚至天主教圈内 人士都羞于提及。文书的本职是负责神圣法庭的文字工作,但其职业化的表现 是,他们可以一字不漏地录下嫌犯屈打而成的招供,而不知如何记录嫌犯的呻 吟声。 神圣法庭还有其雄厚的外援;在天主教精神为大一统号召的中世纪欧洲, 支持和帮助宗教裁判所成为了每个社会成员或社会机构的义务,除非他或它愿 冒被怀疑为异端或异端同伙的危险。告密者的角色永远是丑恶的,但神圣法庭 却史无前例地集合起了一支庞大的告密者队伍如中世纪后期每个神甫都有业余 密探之嫌,他们作用构成神圣法庭心理恐怖的最大部分——我们将在后面给他 们来个大特写。有一个误解需要澄清,火刑判决是世俗法庭而不是神圣法庭作 出的,君子远庖厨,神圣法庭总是在最后一刻拍拍世俗法庭的肩膀,将屠刀递 到了世俗统治者手中;基督教正统以精神的法权体系为用,而精神法权又凭借 世俗的法权体系完成自己。 神圣法庭外援的雄厚还可以在火刑盛典上拼命起哄的那支"啦啦队"身上 获得直接的表现。这批志愿人员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异端作最后的劝解努力, 受难者是由他们押上火堆的,最后他们享有为火堆添柴加草的权力;他们人数 众多,成分复杂,其中既有道貌岸然的贵族也有闲极无聊的市民。入选这支"啦 啦队"是中世纪正统基督徒的一种荣耀,类似于美国大学中最美丽的姑娘才能 参加橄榄球啦啦队那样,只有反异端积极分子侧身其中——他们因此还享有携 带器之类的特权;显然,神圣法庭并不缺乏其群众基础,否则,它何必如是分 化其支持者呢?--人类的罪恶未必由于个别人的心灵阴暗而经常是人类集体歇 斯底里的结果。 宗教裁判所的运作 至于神圣法庭的运作方式,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正如我们在 神圣法庭的人员设置中便能体会到的那样,神圣法庭对罗马法开创的西方法学 传统有所继承甚至有所发展,它的许多操作同当时世俗法庭的常规是衔接的, 我们完全可以在西方法律史的读物中了解和熟悉此类运作--它们的不少部分甚 至活化石般地残留在当代西方的司法制度中。 神圣法庭特色的是无孔不入的告密制度和触及灵魂的肉体刑罚,就是它们 规范和威慑着中世纪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就是它们铸就了宗教裁判所永远洗刷 不了的臭名。也许,告密制度在任何法律体制下都有其地位,但由于思想的隐 秘性,神圣法庭将它发展到了极致;在人类刑事实践从肉体惩罚转为心灵训导 --法国大思想家福柯对此有专门研究--之前,世界各民族历史上都有长期使用 身体刑的记录,但神圣法庭由于其审判对象的特殊性,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公元前十六世纪,陪葬在古埃及坟墓中的著名文献《死者书》便把间谍工 作描绘为危及灵魂的罪行;时到今日,间谍还是这个时代以及下个时代规模最 大的行业之一,而日常道德仍然谴责任何刺探他人秘密的行为。但是,神圣法 庭却在中世纪欧洲动员起全民规模的告密运动——这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二十世 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此间,侦探和出卖他人内心的信仰秘密成为了每个欧洲人 的义务,而且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必要条件。 基督教的告解制度---基督教的原罪理论特别是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的决 议要求信徒以痛悔、告罪和补赎的方式来取悦上帝和获得上帝的宽恕--为这场 告密运动提供了现成而有效的工具;痛悔可以彻底摧毁信徒的自我肯定,告罪 为告密提供了直接的渠道,补赎构成了告密的激励机制。秘密警察的本性决定 了宗教裁判员必须像老鼠一样在阴暗中活动,但是为了发动群众,他们有时也 不惜抛头露面。一般情况下如在神圣法庭非常设地区,宗教裁判员每到一地, 便在当地主教举行欢迎仪式上上布道,这种布道实际上是告密运动的一次誓师。 宗教裁判员开诚布公地说明他的使命,要求异端知情者在六十天内向他汇报异 端的情况--主要就是利用告罪忏悔的机会,知情不报者和不合作者将开除出教, 响应号召者将获得为期三年的免罪券。对于异端,宗教裁判员也表示不抛弃他 们,但要求他们立刻在半到一个月的"仁慈期"里主动投案,并供出同案犯以显 示诚意。宗教裁判员还在布道中说明异端的标志、特点和伪装,于是这次布道 还带有职业培训味道。 告密在神圣法庭的常设地区则周期为日常功课。在西班牙--那里是神圣法 庭的一个重灾区,复活节前夕是个鬼门关,人们必须时刻警惕着门外的动静, 每一次的敲门都足以让他们胆战心惊,因为告密风暴此刻正汹涌澎湃。西班牙 神圣法庭特别规定,每个教徒在大斋期--即复活节前的四十天--中的六天时间 内必须密告异端和异端嫌疑,拒绝合作者或错过期限者的信徒不得参加圣餐礼, 并注定受到革除教门甚至死罪的惩处。就这样,恐怖的氛围摧毁了社会成员的 安全感,而恐慌和猜疑的心理推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告密风潮,于是每个人都 可能由于邻居的道听途说甚至胡说八道而半夜三更被从床上拖出来,投进污秽 阴暗的地牢。--宗教裁判所对拘犯一直有数量上的追求,它可以借拖延侦查期 敛财,因为嫌犯坐牢的费用是自理的,就像当代某些国家的死刑犯得自己承担 子弹费那样。 任何动机的推究都带有心理还原的色彩;对于中世纪那场轰轰烈烈的告密 运动,我们并不能将参与其中者完全地归类为狭隘利己主义分子。果然,告密 活动必然最大程度地暴露人类的自私本性--这恐怕是人永远进化不了的心灵尾 巴;在中世纪,告密者中的许多难免是为自私本性所驱逐而买卖他人的思想隐 私以赢利,利欲之徒由于贪婪之心的不可遏制——觊觎他人的财产甚至可怜只 为了几文下酒钱,游手好闲者以之为里比多发泄的渠道,官运不济者恐怕难以 拒绝这种升迁机会的诱惑,胆小怕事者也许可能出于自救自保之下的无可奈何, 高尚如复仇之类则以之不露痕迹地借刀杀人。但是,正如当代政治学研究所表 明的,权力的有效维持不仅由于其体制自身的强制力量而且因为其意识形态的 纵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之外,展 开了对资本主义文化体制的剖析和抨击。毫无疑问,基督教正统的意识形态工 程虽然在中世纪后期受到了异端的挑战和冲击,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千年 基业的崩溃需要时间的积累,结果便是即使卑鄙如宗教裁判所的告密动员的活 动也能自然而然地获得正义、神圣和集体之类理念的辩护。手段的卑鄙经常为 目的的高尚所平衡;正在基督教正统意识形态的欺骗和诱导下,中世纪的许多 密告者在刺探或出卖他人时确实真诚地认为自己只是为上帝的事业尽点责,甚 至是为了拯救异端——免得他们死后永坠地狱。多么可爱的利他主义啊!结果 则是火刑柱上的烟尘竟弥漫了数百年之久。 为了告密活动的深入和持续,神圣法庭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其中的根 本原则便是"宁可错杀十万,不可漏网一人"。在神圣法庭上,被告和控告人 及证人互不见面,被告不得知晓告密者的姓名和身份;而当时世俗法庭从十四 世纪起便规定,被告有权力面对证人或证词,原告控告有误则得接受惩罚并赔 偿被告的损失。神圣法庭的告密者和被告密者不受职业和地位的限制,甚至连 在世俗法庭上不具法律地位的刑事犯都可充当控告人和见证人;曾经有规定说 只有年满十四岁的少年和年满十二岁的少女才能成为控告人或被告人,但实际 执行的情况是令人沮丧的。异端一旦受控告——控告有两人作证便成立,即使 表示悔改,也必须出卖他的同谋、朋友以及其他疑犯,任何的推诿迟疑都可视 为忏悔不彻底的表现。告密者不得撤回证词,否则以异端同谋犯论处。真是专 业水平!中世纪的思想警察们充分地估计到了思想的隐秘性,因而将其情治系 统造就得如此细密和严谨以不放过任何捕捉异端的可能。 当人们以"黑暗"来命名欧洲的中世纪时,其意味主要落实为人类精神在 那个时代的萎缩和委琐;但是,责怪那个时代的人们真是一种残酷,因为正如 我们所见到的,他们所面对的情治系统强大和严密得足以让任何良心发颤。盘 点一下宗教裁判所的累累战果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一开始的受害者是可能货 真价实的异端,然后是异端的嫌疑,再以后便是莫须有了;宗教裁判员总是对 形势持悲观的看法,在他们的眼里,异端的存在并非是有还是没有的问题而是 发现或者没有发现的问题--平心而论,也确实很难保证一个并非白痴的人没有 一点的见解独特或一时的心灵发挥。也正因为如此,在全社会的揭发和自我揭 发之下,中世纪欧洲社会陷入了人人自危的局面并最大程度上遏制精神的自由 和创造;如果无所不在的监控和生死难卜的惩罚本身便是令人发指的恐怖,那 么思想的所谓罪行--在中国即"腹诽罪"--因其界限的模糊及定罪的随意而平 添更多的恐怖特别是心理上的恐慌。 关于这次告密运动的牺牲者,最保守的统计也显示有几百万之多;联想一 下欧洲当时的总人口数,如在十四世纪中期黑死病流行前欧洲人口只徘徊在六 千万至八千万之间--黑死病随后就消灭了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我们应该震 惊于宗教裁判所的这一辉煌战果。一个统计数字显示,从十五末世纪到十九世 纪初,宗教裁判所以传统异端罪便正式处罚了三十四万名被告,共有三万余人 被押上火刑柱。女巫也是宗教裁判所重点打击的一种特殊异端,她们牺牲惨重, 其受迫害总量的估算起码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有些地区一年内受审判的女 巫数竟占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再举一个宗教裁判员的个案;托尔克马达,西 班牙第一位宗教裁判所大法官,他在十七年的任职期间,有一万余人因异端罪 被他判处火刑,另有近十万人被判处其他刑罚,其中还不包括对死者或缺席者 所作的近七千件象征性火刑判决。 自然,出于高尚或不高尚的考虑,异端嫌疑犯即使被捕,面对宗教裁判所 精致而科学的审讯手段,也并非个个竹筒倒豆子,大包大揽地接受对他们内心 世界的种种指控。在这种情况下,宗教裁判所的另一条撒手锏立刻脱手而出, 这就是其触及灵魂的肉刑制度。 虽然神圣法庭的辩护士们在肉刑使用的使用问题上总是闪烁其辞,但是我 们清楚地发现,宗教裁判所不仅存在大量使用肉刑的事实,而且精神审判的特 性也决定了它必然依赖这种血腥的手段。首先,由于思想区别于实在的特异性, 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必然特别地重视口供。在中世纪,除了思想家异端可能拥有 事实的证据如书籍或手稿外,宗教裁判所对其他被告的控告只能基于他人的描 述和自己的承认之上;例如神圣法庭一开始的逮捕程序——这实际上是对异端 的定罪过程,宗教裁判员凭借告发者的口供便对异端嫌疑犯立案,然后传讯可 能的证人、收集嫌犯的背景材料并与其他宗教裁判所交换该嫌犯的信息--幸亏 当时尚没有计算机联网,这些口供材料只要经鉴定人认定后便可实施逮捕。其 次,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嫌犯一经逮捕,他的异端罪名已经铁板钉钉不容争辩了; 神圣法庭对它的被告一律作有罪推断,它的兴趣在于如何让异端分子痛快淋漓 地悔悟而非纠缠于异端嫌犯有没有罪的问题--任何有利于被告的证词都可由于 包庇的怀疑而遭到拒绝,宗教裁判所怎么可能错误呢?另外,宗教裁判所将它 自己同一个神圣的目的相联络,这就决定宗教裁判员能够毫无顾忌地动员一切 可能的手段;事实上,为了维护"神圣"的正统教会,宗教裁判所不惜任何代 价包括欺骗和威胁在内,刑讯逼供在其中也只不过是方便法门之一而已。 应该说,宗教裁判所一开始在肉刑使用问题上有过犹豫和不安,毕竟肉刑 制度的残酷和暴虐离教会所标榜的仁慈和人道太远了。但是,1252年,教皇英 诺诚四世在现实的利益和抽象的良心之间作了一番抉择后,还是咬咬牙在其著 名的《论连根拔除》通谕中,命令宗教裁判员对异端嫌疑犯用刑,"用暴力强 迫一切被捕的异端者",迫使他们像窃贼揭发其共犯那样供认他们罪行,只是 以不残肢体和保存生命为限,从而正式且堂皇地开始了宗教裁判所用拉肢器和 红铁烙打击宗教异议分子的丑恶历史。一般认为,英诺诚四世的通谕是宗教裁 判所体系的最后定型;其中,肉刑的合法化与制度化又是关键的因素。 在此后的岁月里,梵蒂冈的精神统帅们也每每面对肉刑使用所带来的普遍 责难和批评;但是,他们显然从肉刑使用中尝到了甜头,尴尬自然难免,对异 端嫌犯摧残和折磨却一如既往,最多只不过假惺惺地强调了一下用刑的"公正" 和"温和"如只能用刑一次之类。这种强调的虚伪性实在不值得一评;所谓的 "温和"和"公正"是抽象而模糊的,宗教裁判员完全可以像揉面团那样随意 地变化出各类的形状:如果嫌烙铁和鞭子在嫌犯皮肤上留下的花纹不太雅观, 那么他们可以使用水刑,让慢慢地注入水牢的水漂白囚犯的身体总可谓温和了 吧;只用刑一次也行,他们可以将用刑分阶段地在一段时期里循序渐进地完成, 至于被告翻供,那就更有罪犯"重陷异端"的理由重新作业;不要遑论什么"仁 慈"和"公正",它的解释权就在宗教裁判所手上,罗素有句话可为注解即"宗 教裁判所的残酷有可能一度是出自有利于它的受刑人的考虑,因为有人认为尘 世间的短暂痛苦可以使灵魂免受永下地狱的劫难。但是,实用的考虑无疑常常 强化了审判官们的虔诚心愿……"(罗素,《西方的智慧》198 )。 当然,宗教裁判所的用刑也有其一定的程序;在我看来,这些程序再好不 过地说明了神圣法庭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虚伪。宗教法庭的目的在于让被 告屈服和忏悔--相比于不太识相的屈打成招者,天主教会更需要自觉自愿屈服 于其淫威的的可怜虫;所以,宗教裁判员在将异端嫌疑犯交给刑吏前是预先通 知被告的,"我们决定、宣布并决心在某日和某时对您用刑",并将各种刑具 及其功用如实介绍一下。这也许就是宗教裁判所所谓的仁慈和公正,也就是说, 如果其他方式如欺骗、恐吓与威逼能够奏效的话,宗教裁判员也舍不得随意地 撕去多年以来一直贴在正统教会脸上的那层仁慈。但是,假如异端嫌犯再不回 报宗教裁判所的这番苦心,或者他的回报没有达到宗教裁判员的期望值,那么 刑具的机械力量将毫不客气地关怀和照顾异端们的灵魂,虽然宗教裁判员那时 也依然能够和颜悦色--天主教的教士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堆出他们那种职业性的 笑容。 我们现在只能在一些古代图片里目睹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了;即使这样, 它的阴森恐怖仍然可以控制和震撼我们的全部身心。在那里,地上摆设的是刑 具,墙上挂的是刑具,顶上吊下来还是刑具,烙铁在火炉里烧得红彤彤地,满 脸横肉的刑吏则杀气腾腾地持着鞭子。刑具形形色色,是特制的,有着其专门 的功能;固定受刑者有吊环和拷问架--它是诸般手枷和脚枷的组合,鞭挞用的 鞭子种类繁多,他们拶指或拶小腿骨的器具竟是铁制品宛如我们管子工的工具, 行刑凳倒既是戒具又是刑具--你可以联想一下中美合作所的老虎凳。有些刑具 的名称及功用也许已完全失考,但它们的奇形怪状仍足以引起人们最恐怖的想 象。宗教裁判所的拷问室还以使用拉肢器而著名;当拉肢器利用转轴五马分尸 般地拉扯受刑者的四肢时,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哀鸣声。 至于具体的用刑手法,刑具的繁多和复杂已经使我们的想象捉襟见肘了。 西班牙的史料显示,在那里,起码有三种肉刑因为不易落痕迹而程序化了。首 先是吊刑,扒光犯人衣服,双手反绑地吊在天花板上,然后突然松开绳子,让 犯人像皮球似地砸在石板地上。其次是水刑,犯人头低脚高地被固定在受刑凳 上,鼻孔和嘴塞满了亚麻布,刑吏将水不断地滴在布上以窒息犯人。第三种是 刑罚是用火的,在犯人的脚底上涂满油脂,将火移近,像烤乳猪那样文火炙烤。 够厉害的吧!这就是自由灵魂在中世纪必须面对的暴虐和残忍,它其实已经不 是我们的想象力所能穷极的了。 虽然宗教裁判所的肉刑制度一直是公开的秘密,但是,为了免受更多的责 难和维持虚伪的仁慈,正统教会仍然企图尽可能地捂住这个盖子。宗教裁判所 的工作人员必须发誓严守秘密,口供笔录也力求避免暴露刑讯逼供的痕迹—— 刑讯结果要求被告一昼夜中"自愿"确认,审讯记录要特别注明它是被告在没 有压力情况下的自觉招供。因忏悔而获释的被告也必须发誓隐瞒神圣法庭的暴 力行为,否则将以异端累犯的罪名重新被捕,并必然在火刑柱上烧得灰飞烟灭。 医生始终是神圣法庭的重要配置,其作用是监控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并要为 受伤者治疗创伤;宗教裁判员认为这就是教会对异端仁慈的一部分,但它实际 上为的是异端能够活着而且似乎完好无损地被押上火刑柱。 这就是权力!这就是权力赤裸裸的自私和偏颇!我们可以看到,权力为了 自己的利益,是不惜奴役和殖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的;在中世纪异端裁判所治下, 宗教裁判员为了反异端可以利用一切社会关联,从而使仁慈、友谊、亲情、团 结之类价值因与控制和镇压活动的关联而丧失了其善的意义。我们也可以看到, 权力是耐不住寂寞的,宗教裁判所决不会让自己这台镇压机器因空转而损耗, 它因其镇压对象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异端它会制造异端;因此,它为了维持其 存在的意义必然走上反异端扩大化的道路,在这时,它是为权力而权力的,其 恐怖总是呈弥漫态势。 宗教裁判所的火刑 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是中世纪一个公众仪式,盛况空前;作为惩罚的公开展 示,它是一种"轰动艺术"(福柯语),基督教正统的精神霸权在这里完完全 全落实为对其属下肉体上的无限权力。 应该说,面对宗教裁判所如此的淫威和暴刑,任何对生命本身有所眷恋的 被告只能以屈服为上策。为此,他们还得终身承受佩戴耻辱标——一种十字交 叉的粗麻布条--或头戴小丑帽和身着魔鬼图案无袖衫即耻辱衣的侮辱,接受每 月一次或数次公开鞭挞的痛苦,煎熬披镣戴拷和难见终日的苦牢生涯,或者成 为奴隶在修道僧的皮鞭下苟且及在海船的浆手座上疲劳至死--将罪犯浆手锁死 在座位上是古罗马人的发明;即使从轻发落,日子也未必好过,没收财产是种 惯例——只有妻子的嫁奁才能例外,无休止甚至具有恶作剧嫌疑的忏悔、祈祷 和斋戒任务让受罚者的心灵至少在数年中不得安宁,额外的捐款和朝圣义务则 将不断耗费受害者可怜的生活积累以致于他们的后半生只能在贫困线上挣扎。 1564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医学教授维萨里因解剖尸体而为宗教裁判所判处死 刑,虽获得赦免,但仍被迫去圣地朝圣,结果这位近代解剖学的奠基人和七卷 本《人体结构》的伟大作者失踪于前往耶路撒冷的路途之中。 但是,总是有准备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的异端死硬分子,总是有屈服 过却一不小心又重陷所谓罪恶的异端累犯,总是有不肯归案而受到缺席审判的 异端逃犯;对于这些异端,宗教裁判所认为正统教会"仁慈"的劝导已无所作 为了,于是庄严地宣布将他们开除出教,并立刻"释放"他们。 千万别上当,在我们的字典里,从监狱中释放意味着宽容或宽恕,但宗教 裁判员当下的"释放"却没有增添这层意义,他们的"释放"意味的是抛弃和 放弃。正统教会自以为是上帝设在人间的办事机构,通往天堂的护照唯有它能 够签发;它的拒绝和抛弃也就意味着,天堂已向这些罪犯关上了大门,他们将 在火焚谷即地狱里永远遭受火焰的煎熬--《马可福音》说那里"必用火当盐腌 各人"。对异端犯最不利的还不在于此,福音书里说的火刑只是针对灵魂的, 但扯着上帝附体的正统教会却意犹未尽,为了普通教众的感性认识,宗教裁判 所难免不了以异端们的血肉之躯作一次的火焚谷的实景演示。顽固的异端是被 释放出了阴暗潮湿的监牢,他可以在中世纪的阳光底下温熙一下身子,但这是 他最后的享受,火刑柱已经矗立了起来,木柴和干枝堆积如山,他的肉体连带 其不屈的魂灵将马上在同样的阳光下为猩红的烈焰所吞噬。当然,具体作出火 刑判决的是世俗法庭而不是宗教裁判所,其意义却不过是刽子手在动刑前面戴 副手套而已。 由于王权和教权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许多世俗政权为了显示自己的独 立性曾经也抵制过宗教裁判所的血腥命令。但是,正统教会以其坚决的态度遏 制住了世俗政权的消极倾向;在1414年的康斯坦茨公会议上,借批驳胡斯异端 的机会,天主教会索性将教会无权要求世俗政权处死异端的观点斥之为异端。 于是,命令世俗政权火焚异端,不仅是宗教裁判所镇压异端的基本手段,而且 成为正统教会控制世俗政权的一种手法。在王权获得宗教裁判所大力支持的地 区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王权和教权的合作是愉快的,异端的火刑率自然也呈 上升趋势。王权和教权的勾结始终是宗教裁判所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 我们在后面将提及的,它们之间力量的消长也决定了宗教裁判所的流变。 火刑的时间一般安排在节日之中,但这并不是定规。例如,在异端量特别 大的西班牙,火刑分大型和小型两种;大型的定在节假日、国王加冕或王子诞 生日--这需要积累一定量的异端死囚,小型的则随时随刻可以执行。死刑的执 行从来都有集体庆典的意味--在远古就是图腾仪式中的血祭,人类心灵的狂欢 在任何时候都带有他虐或自虐的因素;因此,在节日中安排火刑,我们除了推 测宗教裁判所为了展示力量的刻意外,也许还可以加上这一点文化学或人类学 的注脚。 由于火刑的判决和执行具有集体庆典的性质,各个牧区的神甫通常在一个 月前便开始通知全体教徒,邀请他们参加这一火的盛典,并许愿以一定量的赎 罪券;几乎没有人会拒绝邀请,好奇心人人都有,侥幸逃脱异端罪名本身又是 件可喜可贺的事,何况再加上赎罪券的诱惑和对成为异端同情犯的恐惧。在火 刑仪式的前一天,宣判的主席台在城市的中心广场上搭了起来,而在临近的广 场上竖起了火刑柱——也有两者合在一个广场上的;火刑柱有直接竖在地面上 的,也有设在泥坛上的——如著名的贞德姑娘在受刑时便因泥坛和火刑柱格外 高大而未能让刑吏事先给她"恩典"一矛,周围则预先堆满了木柴。为了营造 气氛,宣判在许多地方通常要彩排一次,宗教裁判所成员和告密者则身着遮头 遮脸的白色长袍——可以联想一下美国"三K党"的服饰——与其支持者们在 城市的主要街道上游行。整个城市悬旗挂彩,整洁一新,洋溢着节日的喜气。 处刑当天的黎明,教堂敲响了召唤的钟声。囚犯们被押上了街头,游行的 队伍簇拥着他们;他们也被整饰一新,但赤着脚,脖子上套着绳索,捆住的双 手上灌满了绿色的蜡烛油--死囚在有些时候直接被套上了小丑帽和悔罪衣。押 解异端分子的任务仍然由宗教裁判所成员及其积极分子承担,他们举着白色的 十字架,宗教裁判所的旗帜飘扬在队伍里。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唱着教会的丧 歌,并不断奉劝异端们改邪归正。市民们则簇拥在马路的两旁,大声地辱骂着 异端,但抛掷石块受到教会的禁止。 在中心广场,世俗当局和教会当局的头面人物已经各就各位,人山人海的 市民则热情地迎接着游行队伍的到来。宣判仪式首先是作弥撒,接着一般是大 法官向国王宣誓坚持正统信仰和捍卫宗教裁判——例如在西班牙的马德里,然 后是宗教裁判员冗长的布道。判决是宣判仪式的高潮,每一声判决都能引发阵 阵欢呼声——权力对捧场的欢呼声有着内在的需求;悔罪了的异端被迫当场穿 戴上了小丑帽和悔罪衣或者受到鞭挞,而火刑犯则被押到了火刑柱面前。 一般来说,死囚是站立着被铁链锁死在柱上的,也有让死囚坐在柴薪上的; 柴薪堆积如山,几乎没过蒙难者的头顶,围观者看清他们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就此而言,许多描绘火刑犯英勇不屈的绘画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为了防止 异端作最后的宣传,他的嘴里塞满破布之类的东西。在宗教裁判员及反异端积 极分子喋喋不休的劝说声中,刑吏点燃了火堆,熊熊的烈火迅速地吞灭了火刑 犯。添柴加火作为一种荣誉被授予对宗教裁判所作出贡献的人士或当地的社会 名流,据说,这能够增添他们的德行——宛如吃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一样。如 果说教会在这个时候还保留一点它理应拥有的仁慈的话,那就是它还能够要求 刑吏在死囚的脖子上挂上火药袋,在点火前勒死囚犯或者点火时用长矛刺穿犯 人的心脏;但以上手脚必须做得干净漂亮以免让群众发觉:教会重在炫耀权力 而非欣赏异端的肉体痛苦,但看热闹的群众则免不了要快感一把宛如当代人观 看暴力片那样。蒙难者的骨灰撒向河川或扬向天空,没有烧化的骨头需要重新 回炉加工以求彻底地销痕灭迹,旨在防止它们唤起人们对异端的回忆和崇拜。 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还经常用以追究和惩罚死去的异端,如英国神甫约翰· 威克里夫的遗骸在埋入坟墓三十一年后被判决送上火刑堆,连带受惩罚的还有 他的著述。焚烧异端著作也是火刑仪式的一大内容,《古兰经》、摩尼教经典 甚至亚里士多德的作品都享受过这种殊遇。另外,火刑还经常象征性地焚烧在 逃异端的模拟像;这一招我们是颇为熟悉的,因为它已为当代政治运动所继承 并有发扬光大的趋势。 从世界范围上考察,火刑倒并不为宗教裁判所专有,它是人类在蒙昧时代 处理巫师和邪术的普遍手段——北美的印第安人直至本世纪初还保留着以火刑 处理妖人的遗俗;火能够彻底销毁物质本体,古代人普遍信仰火的祛魔御鬼能 力。但是,宗教裁判所火刑制度并不能从这种普遍性获得多少辩护;没有一种 处刑方式像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对于异端者那样被滥用,它经历时间之长、波及 地域之广和蒙难者之多都是空前和绝后的。在宗教裁判所最为猖獗的西班牙, 火刑处罚发展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1781年竟还执行了一例,而它的真正废除 要等到神圣法庭最终灭亡的1834年。 从语言的训斥到行动的限制再至剥夺生命的火刑,这就是罗马教会精神法 权在中世纪的具体的展开和落实:基督教正统是种权力,而权力将会依照自身 逻辑而无限制地扩张的。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在宗教裁判所创立之初, 除了阿尔比战争期间外,天主教对火刑的使用还是慎重的,并没有如后来那样 肆无忌惮,只有当天主教精神霸权受到真正的挑战并真正丧失自信时,如在新 教革命时期和基督教正统在西班牙立足未稳的时候,火刑的使用才发展到令人 发指的地步。 如果还愿意为基督教正统思想开脱一下的话,我们现在最多也只能说一句: 当一种思想的存在和展示借助于法的力量时,它的行为准则已经同思想本身已 不相干了。 http://www.xys.org/xys/netters/others/essays/zongjiaocaipansuo.txt
在倭黑猩猩的社會裡,年長的雌猿才是老大!
剛果民主共和國,盧奧科學保護區(Luo Scientific Reserve)。幾隻瘦長的倭黑猩猩爬下樹,拖著大樹枝,想吸引別人的注意。有時候,牠們也會衝進森林,好像是要引導猿群跟著走。但是,大多數時候,別的倭黑猩猩都對牠們無動於衷。
「只有等年長的雌性倭黑猩猩下了樹、開始行動,群體裡其他的倭黑猩猩才會行動。」日本犬山(Inuyama)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靈長類研究學院的靈長類學家古市剛史(Takeshi Furuichi)說。「只有年長的雌猿能決定什麼時候出發,去哪兒。」
古市的同事德山奈帆子(Nahoko Tokuyama),用了近1700小時觀察盧奧的一個倭黑猩猩群。一般情況下,年長的雌性都是領導——老雌猿按照牠的計劃在森林裡冒險,其他成員跟在後面。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行為生態學與社會學》(Behavioral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上,幫助我們揭示這些人類最近的親戚,如何在雌猿主導的社會裡,維持和平與秩序。
倭黑猩猩和黑猩猩是人類最近的親戚。人類的祖先和其他猿類分開的時候,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還沒分裂成兩個物種,所以牠們與人類的關係一樣近。大約200萬年前,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分開,成為非洲內陸兩個毗鄰生活的種群,並進化出不同的社會行為。
在黑猩猩社會中,所有成年雄猿的地位都在雌猿之上,最親密的社會聯盟也都發生在雄性之間。有的時候,雄猿會攻擊附近的群體,殺死「別國」的成年黑猩猩和幼崽。同群的黑猩猩也會聯合起來,共同戰鬥。
古市說,相比之下,倭黑猩猩的社會比較和平,爭吵很少會惡化為嚴重的暴力行為。雌猿處在倭黑猩猩群體的中心,一起生活、整理毛髮、進食、社交。兩隻雌倭黑猩猩經常抱在一起,相互摩擦生殖器——倭黑猩猩有豐富多彩的性行為作為娛樂,不同性別和年齡的倭黑猩猩都會參與性行為。
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的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研究進化人類學的靈長類學家、倭黑猩猩專家戈特弗里德.霍曼(Gottfried Hohmann)說,倭黑猩猩的下層社會是性別平等的。雄性可以統治雄性,雌性也可以統治雄性。但群體里地位最高的倭黑猩猩,永遠是年長的雌性。
霍曼舉了一個雌性倭黑猩猩具有最高權力的例子。如果一隻倭黑猩猩獵到猴子或者羚羊,把獵物拿回猿群裡,一隻年長的雌猿可能會過來,把牠的手臂放在獵物上,平靜地取走這份「財產」。然後,其他的倭黑猩猩才會湊過來,伸出手臂,要求分到一份肉食。
「(老雌猿)並不是想獨占食物。不是『我吃飽了你們才能吃』這樣的取走,」 霍曼說,「牠們允許其他倭黑猩猩來分享,但老雌猿必須掌握最高的控制權。」
為什麼老的雌性在倭黑猩猩社會裡,地位如此之高?過去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點線索。
倭黑猩猩幾乎不殺同類,但牠們有時也會表現出攻擊性。在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裡,德山和古市報告說,如果雄性倭黑猩猩威嚇一隻年輕的雌猿,或者強迫牠發生性關係,年長的雌猿很快就會跑來保護牠。
古市說:「牠周圍的很多雌猿會聯合起來,一起追這隻雄猿,攻擊牠,甚至重重地咬牠。然後,雄猿經常會尖叫著跑掉。」
體型稍小的雌倭黑猩猩透過合作保護自己,逼迫雄性不敢造次。古市解釋道,相比起來,雄倭黑猩猩很少會合作,而且在交配上,也不大具有選擇權。
尤其有趣的一點是,彼此結盟相互協作的雌性倭黑猩猩們,通常並不是親戚。古市說,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一樣,雄性一般會留在牠們生活的地方,而雌性會在快成年的時候,遷移到新的群體中去。年輕的雌猿加入新群體之後,會立即與年長的雌猿結成合作關係。老雌猿會保護並支持牠們。
古市說,乍看起來,倭黑猩猩的「女族長」不能從其他年輕的「女下屬」那裡得到多少好處。但實際上,牠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進化優勢——表現在兒子們身上。「女族長」在倭黑猩猩群裡影響甚大,牠們的兒子,即使比對手年輕,體型小,也會成為地位最高的雄性。這些得天獨厚的兒子們可以待在群體中心雌性聚集的地方,會得到更多的交配機會。「女族長」也因此能生育更多的孫輩,繁殖更多的後代,延續自己的基因。
在新的研究裡,學者們調查了倭黑猩猩群體的活動,了解這些猿是怎樣維持了牠們獨特的社會結構。四年多的時間裡,德山奈帆子在森林裡跟隨一群特定的倭黑猩猩,有254次,她目睹牠們從一個覓食地移動到另一個。
這個群體裡有15只成年倭黑猩猩,每一隻都至少引導過一次群體的行動。但多數時候,引領大家行動的,是三隻年長的雌性倭黑猩猩。最老的「女族長」Bokuta,已經49歲了,牠領頭的次數比隨機的次數多三倍。
德山的研究只針對這一群倭黑猩猩。她在電郵裡說,也許不同的倭黑猩猩群體,在行為上可能有些差別。然而,研究者在其他的倭黑猩猩群裡,也觀察過類似的行為。說明由「女族長」引導群體行動可能是倭黑猩猩社會的普遍現象。研究者認為,倭黑猩猩讓年長的雌性領頭,可能會獲得某些益處。因為牠們有尋覓食物的的知識,還能為年輕的雌性提供保護。
對霍曼來說,這一發現並不令人驚訝。他在自己的研究裡,也觀察到「女族長」引導族群的現象。但他說,這是第一次對「哪隻倭黑猩猩會帶領群體」這件事,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這是一個困難的任務,因為,研究生活在密林裡的猿並不是很容易。
研究者並不清楚,為何雌性倭黑猩猩可以成為「女族長」,而相比之下,雌性黑猩猩卻沒有什麼特權。古市說,許多人認為,答案的關鍵在於,雄性倭黑猩猩無法知道雌性何時能夠生育。
雌性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有特定的可以受孕的時期。進入這個時期,雌性的生殖器官會腫脹起來。只有在這個時期,雌性黑猩猩才會接受性行為。而這種情況,只有在雌猿給最近生育的孩子斷了奶之後才會出現,幾年才會發生一次。所以處在生育期的雌黑猩猩很少見,雄性必須通過兇猛地搏鬥,才能掙得交配的機會。古市表示,這可能使雄黑猩猩進化得更大,更健壯,個性更為凶猛。因此,黑猩猩進化成「父權社會」。
相比之下,雌性倭黑猩猩,無論能不能受孕(fertile),都能接受性關係。在倭黑猩猩社會裡,雄性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找到雌性作為性夥伴。倭黑猩猩的這種生物特性雖然降低了交配後懷孕的機率,但也降低了雄性競爭和控製配偶的壓力。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使牠們進化出「母權」當家的社會系統。
人類女性可能也有隱藏她們受孕期的方法。比如人類女性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接受性關係,她們的生殖器官也並不會在能夠受孕的時期腫脹起來。古市說,人類在性和性別的方面,以多樣性和可變性而聞名,這件事對人類社會的意義,研究者不能下定論,只能思考。但是,倭黑猩猩的「母權社會系統」證明,即使沒有像女權運動這樣,只會出現在人類文明中的複雜社會活動,靈長類的群體也能發展出和平與平等的社會結構。
「自然裡也有反對使用暴力和攻擊的機制。倭黑猩猩是很好的例子。」
https://www.natgeomedia.com/news/editorpick/65109
(写在前面:我发现很多人虽然认可社会主义的一些主张,但同时也不觉得右派主张的自由市场有什么问题,故此写一篇文章进行具体说明。同时,这也是我经历过的思考过程。)
看到这题目,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奇怪吧?“自由市场通往奴役之路?怎么会呢?不是自由市场吗,怎么会和奴役扯上关系呢?”
请诸位先思考一个问题:在墙外,左派是那些反对自由市场,主张政府干预,支持福利国家,支持平权(女权和LGBTQ平权)的人,而右派则是那些支持自由市场,反对政府干预,反对福利国家,反对平权的人(部分进步右派支持平权,但很多右派都是反对平权的)。那么是不是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支持自由市场和反对福利国家,是同一个逻辑,但为什么支持自由市场和反对平权也是经常搭配出现的?
如果是普通人,那么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出现自相矛盾也不奇怪,但那些著名的学者政客们,例如为法西斯主义洗地的米塞斯,为种族隔离和右翼独裁者们洗地的哈耶克,邓坦克国师弗里得曼无视六四屠杀吹捧中国“自由”“繁荣”,撒切尔反对平权敌视同性恋者,新自由主义者普京大肆迫害俄国LGBTQ,美国政府支持的右翼独裁塞西政权比穆斯林兄弟会更残忍的抓捕同性恋者,以及众多极右垃圾纳粹喉舌一边鼓吹自由市场一边反对平权敌视民主,他们如此表现可没法用“没有深入思考”去解释啊。要知道社会主义者们都是支持平权的(毛派的本质是极右纳粹垃圾,他们不是社会主义者。)
再思考一个问题:芝加哥学派声称只有自由市场才能捍卫自由,否则就会开启通往奴役之路,但我已经在前面说了,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全都为右翼独裁政权洗地,并公开敌视民主敌视独立工会(哈耶克直接在《通往奴役之路》中说民主不一定能保护自由,并认为独立工会会威胁自由),那么为什么他们又不认为独裁是奴役之路了?为什么为种族隔离洗地?为什么敌视民主,敌视反企业霸权的独立工会?
诸位,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应该都能发现关键问题了:自由市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自由市场中的自由是谁的自由?
自由市场的鼓吹者其实都漏掉(或者说故意漏掉)了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只有在资本主义之下,才存在自由市场,无论这个自由的含义是什么。而在社会主义之下,无论是进行计划经济(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今天的社会主义者大部分也不认可中央计划经济了,而是主张一种分散式的民主的计划经济。别误会,这可不是因为中央计划经济会导致极权独裁,而是因为中央计划经济本身不可行,实际操作必然会变成一锅粥。),还是进行民主政府控制下的基于经济民主的市场经济,都不可能是自由市场。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由市场中的自由到底是谁的自由吧。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资本主义三要素:市场,雇佣劳动,对生产资料和资本的私人独裁占有。其中,二是三的结果。请注意,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而不是政治制度,所以雇佣劳动这一要素是不适用于政府人员的,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把政府人员(官僚,普通公务员,警察,军队)看成和老板雇佣的员工一样的人民的雇员。
我具体解释一下:老板雇佣员工,是为了压榨员工创造出的剩余价值,老板从员工的劳动中获取利润(这里说的是总体情况,现代资本主义对消费者也进行了大量剥削,其中科技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剥削消费者(用户),所以科技公司的员工在自身被剥削的同时也参与了对用户的剥削,所以他们的工资才很高,不过大部分公司还是主要通过剥削员工来获取利润的;此外,金融资本通过投机赌博和欺诈进行二次剥削。);而人民选举议员,市长,总统,“雇佣”公务员,警察,军队,是为了提供捍卫基本人权这一公共服务以及执行人民意志的,政府人员只是人民意志的代行者而已,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否则就会滥用权力反噬人民(例如警察滥权,公务员腐败,官僚和商人勾结,最典型和最极端的情况就是极权独裁,人民完全对政府失控)。而公共服务的特点是,无法获取利润,或者说,一旦被拿来当成获取利润的工具,那么就必然会制造大灾难,例如共匪市场化教育医疗住房就制造出了无数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悲剧。所以,人民“雇佣”政府人员,是为了捍卫社会上所有人的人权,而不是为了压榨剩余价值获取利润,所以人民不是老板,政府人员也不是员工,政府人员只是也应该只是人民意志的代行者而已。
然后再来看看自由市场。既然自由市场是基于资本主义的,那么就必然拥有资本主义三要素。其中最关键的“生产资料和资本的私人独裁占有”,很显然不是自由的,也正因为这点,资本主义下的公司必然是极权独裁的,这更谈不上自由了。而雇佣劳动的本质是独裁老板压榨员工的剩余价值,也根本就谈不上自由。
哦,等一下。自由市场的鼓吹者根本就不承认老板的利润来自于压榨出的剩余价值,但就算是不承认这点,也是没用的,因为老板们在公司里极权独裁这一事实,是无法否认的。当然新自由主义鹦鹉们和芝加哥哈巴狗们发明了一系列洗地言论,我在博客上的其他文章中已经批驳了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有兴趣者请自行翻看“批判新自由主义专题”下的文章。哦,不要告诉我员工可以换公司,换公司也没用的,不过是被另一个老板独裁而已。如果不想被独裁,那么就只能:失业喝西北风,当被大资本家压迫的个人小摊主,成为老板压迫别人。也就是说,你要么独裁别人,要么被别人独裁,这根本就不是选择,更谈不上自由。
那么自由市场到底是什么?自由市场的鼓吹者说:自由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好吧,那么我们就先抛开老板们极权独裁压榨剩余价值的事实,抛开资本主义制造失业大军以压低工资和控制工人的事实,让我们看看公司之间的“自由竞争”是否存在吧。
自由市场的鼓吹者同时还说,公司之间是公平竞争。哈哈哈哈哈,公平竞争?一家刚创立的什么都没有的公司,和一家跨国企业,相互之间有可能是公平竞争的吗?当然没可能。所以,自由竞争也根本不存在:要么不停的靠资本攻击(具体手段会很肮脏,各种阴谋,勾结,陷害,欺诈,恶性竞争手段不断,反正公司是个黑箱,独裁的老板们能做的小动作太多了)干掉其他企业,要么就被其他企业以相同手段干掉,这算哪门子自由选择?(有个笑话:屠夫问猪:你想被红烧还是被清蒸?说吧,我尊重你的自由选择。猪:我不想被吃,可以吗?屠夫:你看看,你这就超过规则限制了吗。)
那么自由市场中就没有一点自由吗?答案是:有的,但人是没有自由的,只有资本有。资本可以在自由市场中自由的流动,自由的增殖自己,自由的扩张领地,但是处在其中的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还是个人小摊主还是失业大军,都是毫无自由可言的。
而反对平权和资本主义文化霸权有关。资本主义一直以来都是靠谎言,暴力和收买维护自身的,就和其他所有压迫性的制度一样,而压迫者们最害怕的就是被压迫者之间的联合,所以政客们和老板们为了分裂人民,挑动人民内斗,就必然会鼓吹仇恨,例如种族歧视,民族仇恨,宗教仇恨(例如反穆),“反恐”战争,压迫性少数群体,用压迫性的文化洗脑人民,使得人民为了虚假的文化和宗教因素而放弃切身利益,而政党制度则能够方便的做到这一点,例如把支持宗教价值观和削减福利绑定,就会导致教徒为了支持宗教价值观而同意削减自身福利。(我认为政党制度并不是必要的,而是财团老板们为了维持统治而故意选择的一个最方便他们游说控制的制度,因为游说各个独立候选人的难度比游说一个独裁政党的难度要大多了。)
而压迫女性则是因为老板们为了利润最大化,拒绝为劳动力再生产支付任何费用,把生育和抚养成本丢给家庭,同时也因为女性需要为生育和抚养付出时间精力(把抚养责任扔给女性同时也是私有制家庭下男权压迫的表现,包括把家务劳动扔给女性,也是男人对女人的压迫。),碍着老板们最大程度压榨剩余价值了,因此老板们总是排斥压制女性。
当人民的愤怒已经无法被阻挡时,政客们和老板们为了利益会选择彻底毁灭民主,建立法西斯极权专制制度。这就是为什么芝加哥学派会给右翼独裁者们洗地,因为他们为了维护老板们的利益是不顾一切的,只要民主威胁到了老板们的口袋,那么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民主。
同时,自由市场的鼓吹者否定剥削的存在,合理化富人的巨额财富,那么反过来穷人穷困就是因为穷人自己不努力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丛林哲学!
至于自由市场的鼓吹者主张政府不得干预市场,呵呵,我想我们已经看到了,自由市场的本质是资本的自由而不是人的自由,而资本自由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灾难的出现,例如假货满地,例如污染遍天,例如垄断压迫,例如官商勾结侵蚀民主,例如企业残害员工迫害维权消费者,例如投机赌博制造经济危机,如果想要通过政府干预,这是自打脸,同时从外部干预需要的成本很高,一个满足干预需求的政府绝对不可能是自由市场鼓吹者所鼓吹的“小政府”(事实上所有的现代政府都比古代皇权政府要大得多,所以“小政府”从一开始就是个伪概念);如果不干预,呵呵,那么只能是血腥地狱了!
顺便说一句:资本主义总是指责社会主义反人性,但资本主义才是反人性的。资本主义鼓吹“自由竞争”,把所有人都抛入了一个不稳定状态:不知道哪天会被解雇,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否转变为工资,不知道公司能否在其他公司的资本攻击下活下来,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公司的目标转变而被公司逼迫更换工作,为了一口饭在老板面前卑躬屈膝,不想加班却被迫加班,被新自由主义的狗屁“个人奋斗”“同事是竞争者”的垃圾逻辑洗脑成孤独的个体,不想透支健康却被迫透支健康,被消费主义洗脑被迫跟风购买自己不需要的商品,为了房子被迫背负巨大债务…….任何人在这样的社会中都不会有任何安全感,而人类是需要安全感的生命,人类是需要相互照顾,相互安慰,相互扶持的,人类通过合作抵抗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却被资本主义重新拆分为孤独的个体,在资本主义下,普通人被压迫被孤立被焦虑,痛苦而无助,而超级富豪们也被贪欲所吞噬。
最后说一下私有产权:资本主义哈巴狗们所说的私有产权是从来不包括个人财产的,穷人的个人财产资本主义从来都没有保护过,所谓的私有产权不过是为了维持对生产资料和资本的垄断而编造的洗地借口罢了。
总结一下:自由市场中的自由是资本的自由,而不是人的自由,而资本的自由会破坏人的自由,把所有人都变成资本的奴隶,而资本主义为了维持统治,会借助于反平权挑动人民内斗,必要时也会选择彻底毁灭民主,所以自由市场总是和反平权反民主搭配,因为自由市场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关于人的自由。
我之前给出了不少外国左派对中国的批判文章:外国左派关于中国的批判文章,而今天我再推荐一本系统性批判中国毛贼时代的书籍:《毛泽东以后的中国》,作者为美国的托派社会主义者Leslie Evans。
说实在,批判毛贼的资料墙外真的很多,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单纯的指责毛贼在政治运动中进行迫害屠杀以及导致大饥荒,但对于毛贼时代的一种总体性的分析,是非常缺乏的。毛贼时代中国的工人农民处境到底怎样?毛贼时代中共官僚系统的作为如何?毛贼的外交政策如何,又为何如此外交?四人帮和毛贼到底是什么关系?后来的华国峰和邓坦克对四人帮和其支持者的清算的本质又是什么?
特别是对于华国锋邓坦克他们和毛贼四人帮支持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毛派和右派们都在满嘴跑火车。毛派那边不必多说,一直把毛贼吹捧为救世主,把四人帮吹捧为被迫害的英雄,称赞文革;而右派们强调华国锋邓坦克他们和毛贼四人帮支持者之间的对立,认为双方有本质上的不同,对邓坦克他们的经济理念完全赞同,唯一不满的就是邓坦克制造了六四屠杀(事实上我很怀疑那些新自由主义哈巴狗们到底对坦克有多少不满,我认为他们除了六四这事上实在无法明着表示支持外,其他所有价值观看法都是和坦克一致的)。
而《毛泽东以后的中国》这本书揭示了真相:毛贼四人帮和华国锋邓坦克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压迫中国人民的极权独裁官僚,他们在经济上的看法的确不同,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中国人民身上压榨出更多财富供他们享用。
书籍链接: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china-after-mao-1978/index.htm
部分内容摘录:“据格雷估计,除了一九四九至五二年之间,工资有很大增加以外,在一九五二至七二年之间,中国工人的真正工资平均每年只增加了百分之一点九,但事实上,中国工人工资除了一九五八年以前有增加外,直到二十年以后,即毛泽东死后,才有真正的增加!
仅仅在一九七七年十月,新政府才对这个中国工人阶级长久以来的不满作出真正的让步,余秋里在四届人大常委会的经济报告中,宣布二十年来第一次全面的工资增加,他没有说明实在的数字,只说“调整工资的人数约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六”。”
“一九五六年中国政府实行一种国家公务人员的等级制度,其中有三十级,最高级的工资比最低级的工资大二十八倍![3]高级干部和政府人员,除了拿薪金以外,还可以把房屋、汽车、司机、随员(包括佣人)、饮食和旅行等公费开销。
周鲸文在五十年代所观察到的新兴的毛派官僚层的一切豪华生活,现在都已变成最高层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和应有的特权享受。这些特权享受包括全体随从人员、私家厨师、外来准备极好的昂贵食品的特别供应、和私用的大厦。江青每月的薪金是四百元人民币。这个数目在中国已相当大—等于一个不熟练工人或农民的一年工资。但是没有人会认为江青所沉迷的像王室一样的奢侈品能够以每月四百元的薪金足以偿付,虽然中国的物价很低,即使根据目前政府的说法,江青在一九七二年还与毛住在一起。
现在的当权派和倒台了的毛派在特权问题上的明显差别就是,邓小平集团已经把贿赂当作当然的事情,很少有甚么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虚伪的运动了。而江青却是痛骂高官生活奢侈的能手。”
“根据北京的报导,吊唁者包括伊朗国王、甘地夫人、菲律宾总统马可斯、法西斯西班牙的国王,以及印度尼西亚、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的军人独裁者。智利的皮诺息(注:即皮诺切特)军人政权还宣布全国下半旗致哀三天,因为北京在一九七五年借了超过五千万美元贷款给智利。”
“这段文章,并不是指在毛死后所策划的阴谋,或在毛重病垂危的几个月中所采取的行动。中国的读者就不难了解那段文章的意思,即,如果“四人帮”已经霸道了“很多年”,那末这个帮一定还有第五个成员—他就是这四个人的主要保护人,毛泽东。
这是了解整肃意义的主要关键。在毛还活着时,没有另一个“急进”派;只有毛的总指挥部。这就是为甚么毛从来没有批评“四人帮”,而“四人帮”只在毛死后才被免职的原因①。这四个人在党的最高层占据了特别的位置,因此,不但群众恨他们,连很多干部都恨他们。毛利用他们作为他自己与文革末期所遗留下的有经验的行政人员之间的缓冲物。这四个人扮演了所谓厨房内阁的角色,这个厨房内阁是由在党内没有任何独立基础的亲戚、随从及无足轻重的年轻人所组成。毛的周围只有这些人。”
“最近几年内,西方的毛派及准毛派,对他们所认为的中国外交政策的严重错误,产生极大的惊愕。这些错误包括北京之向尼克松献媚、支持北大西洋公约、拒绝支持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反对南非联邦在一九七五年至七六年干涉它的内政的呼吁、以及支持扎依尔的莫布图(注:即蒙博托,他在1961年在美国政府和比利时政府的支持下推翻了民选左派总统卢蒙巴)反动政权。
马克思主义对这个问题的最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的国际政策是与该国的社会结构和国家需要分不开的,而且前者是附属于后者的。外交政策是政策决定人的国内政策的延长。北京之与美帝国主义缓和,并不是“错误”,而是已计算好的战略来适应斯大林主义官僚的内部需要。
一九七二年以来,北京的外交政策已经变成与美国的右派一样的右了,它坚决主张北大西洋公约的增强,美国制造中子弹,日本重新武装,而且支持全世界的反动的军事独裁政府,北京支持这些反动政府的唯一先决条件,就是这些政府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很少国家会不愿意这样做的,所以现在跟中国友好的政权—即不会受到公开批评的政权—包括智利的皮诺息军人执政,西班牙王朝及伊朗国王等令人讨厌的统治者,如果你今天住在中国的话,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伊朗及智利还有政治犯被迫害,被处决呢!
“中国判断世界领袖的标准是他们了解这个新的力量关系的程度,因此,他们觉得〔英保守党领袖〕希斯(EDWARD HEATH)比〔工党领袖〕威尔逊(HAROLD WILSVN)好,〔西德右派政客〕史特劳斯(JOSEF STRAUSS)比〔社会民主党领袖〕布兰特(WILLI BRANDT)好,〔右派美前任国防部长〕施莱辛格(JAMES SCHLESINGER)比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好。””
“这些做法,除了排斥外国人以外,还把中国人关在里面。除了公事以外,普通人很难得到护照到国外旅行。不但如此,中国学到了斯大林俄国的国内护照制度(注:即户籍奴隶制),禁止人民离开他自己的工作,禁止人民迁居到另一城市,甚至不让人民作短暂的旅行。(斯大林死后,苏联废除了这个制度,所以死硬的毛派常常以这事为资本主义已在苏联复辟的例子。苏联仍严禁其它公民离开国家。)
从那时以后,这方面都没有改变。澳洲中国专家托里奥(ROSS TERRILL)于一九七一年访问南京附近的化学纤维厂时,问工厂革委会的发言人:“工人能够自己决定换工作吗?”答复是:“不能够!厂长或党委一旦作出决定以后,甚么都不能改的,即使这决定是非常不合理。工会干部,即使他们自己也不同意,只能劝导群众照决定去做。即使干部自己挨骂,他们也只能笑笑,不敢还口,否则他们就会被指控为‘制造事端’和‘没有决心执行党的意志’。
“这种强迫性的政治会议是在领导监督下展开的。只有疯子才敢提出超过既定范围的批评。也只有疯子才敢保持静默,因为,史诺曾注意到,‘在中国,静默的权利是不存在的。’如果一个人敢这样做的话,他就会冒着得到一些不方便的危险,如分配不到房子、不能送小孩子到托儿所、甚至失去公民权利被送到乡下去。”
到最后,犯人会被审判的。大多数的审判是不给公众看的。有些审判是在“群众大会”前举行。所谓“群众大会”就是一大堆人集合起来听犯人坦白,以及宣告这个犯人有罪。不管那一种情形,对犯人都是不利的。甚么是犯罪?甚么是合法的判决?远在一九五一年,政府颁怖了一道“惩治反革命条例”。这条例的第十条就定下以下的人是有罪的:“挑拨离间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或人民与政府的团结者”;以及进行反革命宣传鼓动、制造和散布谣言者”。”
“中国的托洛茨基主义者就是毛政府对左派攻击的第一批目标。他们不但是一九四九年革命的支持者,而且长期以来还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参加者。他们在国民党的统治下遭受了迫害。他们对中国犯了甚么罪呢?如果一定要说他们犯罪的话,他们所犯的罪就是在群众面前,要求中共实现它在刚得政权时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和民主的诺言。”
“我们不要认为这个变动的目的是使新的中央委员会更不民主或者更民主。被逐的中委中,很多是毛的工农劳模。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群众代表。他们之能够在一九六九年及一九七三年两次党大会上被提升为中委,一方面是跟毛的个人崇拜的兴起有关系,另方面是因为中国官僚层把中国旧有的反动的统治阶级的传统带进中国工人国家的行政机构,他们是因为对毛的忠诚而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他们代表甚么群众组织。
毛嫡系之被官僚层其它部份踢走,是毫不稀奇的。不过,重要的一点是,回朝的老干部,除了是文革浩刧的残存者以外,对中国的政治并没有甚么新的东西可以贡献。新政治局委员的平均年龄是六十八岁,这可说是世界上最年老的党领导层。
至于中委会内的人事变动,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罗瑞卿的平反而当选为新的中委。罗瑞卿曾任秘密警察头子,在一九六六年被整肃时,他是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我们可以回忆起,在一九五四年向第一届人大解释利用苏联顾问建立中共的奴工营制度的就是罗瑞卿。
整个领导层的组成是很清楚的。它包括年老的军人、技术人员、警政人员、市政人员、对外贸易专家、经济学家、和国家计划人员。
中共执政将有三十年了,但是它的处事态度还像受迫害的反对党一样—完全秘密。中国人民只在会议结束以后才知道党开了大会。在开会以前,根本没有公布任何文件,作为党员讨论的基础。
根据中共的党章,党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而且是党员能够决定政策及选择领导人的场所。这不但是个神话,而且还是可笑的事,因为两次大会相隔时间是如此的长,以致上次大会的决定经过多少年后还没有受到检讨。”
“江青及毛嫡系倒台以后,新政府答应停止这种任意的逮捕,就重新检查李一哲案件。但是新的裁决并没有跟政府的允诺一致。据一项报导说,李正天、陈一阳和王希哲三人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在他们所工作的钨矿被捕而被宣布为反革命分子。[13])
远东经济评论证实了上述的报导:“最近访问广州回来的旅客,在广东省最高法院门口,看到一个告示,说李正天被判‘无期徒刑’,其它二人的命运不明。”
“反官僚的斗争决不会是容易的或者是短期的斗争。官僚层决不会轻易地放弃它的特权。官僚层会以加倍的野蛮来作垂死的挣扎。但是,群众占绝大多数,官僚层只占极少数。官僚层之没有能力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物质上、精神上的问题,会加速它的覆亡。
官僚层的生存,是依靠它把中国人民与世界其它各国的人民隔离起来的能力。中国的建设、中国将来的繁荣、以及建立民主及社会主义的社会,都需要朝相反的方向走,都需要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中国人民已经显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能力。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对付阻碍国内进步的绊脚石。我们相信他们这个解放的努力一定会及时地成功的。(注:看到这句话,我有种很悲伤的感觉。这本书写于1978年,距今刚好整整40年,但40年之后的2018年,中国人民还是没能推翻残暴的中共政权。部分原因是,坦克把中国带入了国际新自由主义阵营中,与美国商人政客勾结,成功用经济发展给自己续了命。当然,作为社会民主主义者,我很清楚这经济发展是用亿万血汗奴工的汗水和眼泪,以及被严重破坏的环境换来的。中国人民的苦难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呢?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能尽快结束,而我也会一直努力推动反抗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