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胎指南:”生在哪里”比”认谁当爹”更重要 |《枪炮、病菌与钢铁》

(写在前面:这是一篇对《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简要介绍,这本书通过引用大量实际资料和严密论证,有力的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差异完全是由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而和什么种族文化都毫无关联,所谓的“野蛮人”,只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处在一个难于发展出文明的环境中而已。同时,作者使用的,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逻辑。下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c3b6050b0102wytf.html

前几天美联航把一位亚裔乘客拖下飞机,可不得了,围观群众指着鼻子骂美联航“种族歧视”

我们不能确定这事儿到底跟“种族歧视”有没有关系啊,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所谓的“种族歧视”在这个特定的语境里,指的就是占主流的“白人”歧视占少数的“亚裔”嘛。

那么问题来了:北美这个地方,本来可不是白人的地盘吧?那可是印第安人的故乡啊,怎么现在外来的欧裔白人成主流了?

 

数字会说话
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整个美洲有至少5000万印第安人口。

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200年内,北美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现在,全美洲的印第安人口也只有区区6000万,而白人的人口仅仅在美国就有将近2.5亿

那么多本土的印第安人去哪儿了?

可能有人会说,欧洲殖民者把印第安人几乎都杀光了。

其实不是。印第安人的悲剧确实和欧洲殖民者有关,但他们绝大多数并不是死于欧洲人的刀枪。到底死于什么,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我们要问一些更大胆的问题:

为什么哥伦布这样的人不是诞生于美洲,而是诞生于欧洲?

为什么当年不是美洲人、澳大利亚人或者非洲人反过来去征服欧洲人?

为什么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会有现在这样截然不同的命运?难道真是种族或者文化优劣造成的?

今天介绍一本获得普利策奖的史学奇书——《枪炮、病菌与钢铁》

它会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格局

 

1
要想富,先种树
文明的根源

关于不同民族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往的解释包括:社会制度、武器装备、航海技术、流行病、语言文字等等

但《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戴蒙德说,所有这些文明要素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先决条件:

采取粮食生产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农业文明——包括定居、有意识地驯化植物、以及驯养动物。

而那些作为征服者的民族之所以能获得社会制度、武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就是因为他们率先开始了农业。

比如最早出现粮食生产的新月沃地和中国,以及较早开始农业的欧洲,后来都孕育出了强大的帝国;

而在澳大利亚、东南亚和美洲的一些地区,直到这些强大的征服者到来,当地土著也没能发展出自己的农业,仍然过着古老的狩猎采集生活。

 

和狩猎采集相比,农业文明有很多优势:

比如,定居的生活方式和充足的粮食,可以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形成更加复杂、更加便于组织生产和战争的社会制度

更多的人口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从而可以养活专门的技术人才。比如军人、发明家、武器工匠、抄写员、神职人员等等,而不必人人都去搞生产;

被驯化的动物不仅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而且战马直到一战前都是战争中极其重要的工具——

你想,印第安人是拿着木棍儿在地上跑,人家欧洲人可是扛着枪骑着战马飞驰,这仗还有什么可打的?

除此以外,驯化动物的民族还发展出了动物身上病菌的免疫力,而这些病菌的威力可比刀枪要厉害多了——

大多数被征服的采猎民族不是死于战争本身,而是死于征服者带来的流行病。

一个例子。中美洲的海地,在哥伦布到达时这里的印第安人口有800万,仅仅40多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0。但主要原因不是屠杀,而是随欧洲人而来的天花。

综上,粮食生产决定了文明进步。说白了,不就是“要想富,先种树”嘛…

人类历史上所有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胜利,本质上其实就是农业对采猎,以及农民对猎人的胜利。

但问题还是没解决。

不同民族在农业发展上的差异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为什么一些民族率先开始了农业文明,并且成为征服者,而另一些民族却始终没有,或者很晚才开始粮食生产呢?

2
大自然的宠儿
文明的根源的根源

作者戴蒙德认为,不同民族在农业发展上的差异,跟种族优劣绝对没关系。

人种生物学研究证明,狩猎采集族群非常了解当地的物种,而且至少和工业文明中的族群一样聪明。

这些采猎民族之所以逐渐落后于农业民族,只是他们太倒霉了,因为他们一直处于非常不利的自然环境中。

比如在可驯化的植物方面,考古证据证明,最早出现粮食生产的新月沃地,本身就有很多极容易驯化的优质野生植物品种

比如小麦、大麦、豌豆这些,根本不用金坷垃,随便扔几颗种子,没事儿了拔拔草,就能收获一大堆;

在气候、土壤都适合农耕的美国东部,由于缺乏优质的野生植物物种,种地并不能比采集得到更多的食物,因此这里的文化繁荣(霍普韦尔文化)比新月沃地晚了整整9000年。

可驯化的动物方面,20世纪前被驯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只有14种,而欧亚大陆可以说是走了狗屎运,天然就拥有这其中的13种动物,特别是其中的牛、马等动物,还可以帮人们耕地。

相比之下,由于人类到来后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南美大陆上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就只有羊驼这一种。

羊驼你们都懂的,除了卖萌和做大衣之外,还能干什么?又不能耕地、也不能打仗…

非洲南部、北美和澳大利亚就更惨了,这些哺乳动物连一种都没有。

大自然真是太不公平了。

 

但这还没完。你说本地没有优质植物、动物也就算了,我引进别人的植物、动物还不行么?

当然行啊,欧洲、东南亚就是这么干的,自从引进了新月沃地和中国的作物之后,村头翠花和二狗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是别忘了,这可是欧亚大陆,大自然的宠儿。其他的大陆就没那么幸运了。

因为粮食生产能不能传播到其他地区、以什么速度传播到其他地区,都跟不同大陆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红色阴影部分是已知最早的粮食生产中心——新月沃地

欧亚大陆横向延伸,气候、地形差异小,所以新月沃地驯化出的作物仅仅用3000年的时间,就横扫了西至西班牙,东至印度河流域的广阔地区。

美洲和非洲大陆都是纵向延伸,纬度差异、海拔差异以及沙漠地带,使撒哈拉南北以及墨西哥南北的民族长期隔绝。

同样是3000年的时间,来自墨西哥的玉米,才刚刚传播到了隔壁的美国东部。

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除了影响到粮食生产,也阻碍了社会制度、文字、冶金技术以及轮子等很多文明要素的传播,使不同民族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按照作者的理论,

一个民族的命运,不是单靠自我奋斗就能决定的;

他们所在的自然环境,早就注定了他们在几千年后将会成为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

当然,作者并不是说粮食生产就一定优于狩猎采集,实际上农民比采集者的工作时间更长,平均寿命却更短。

但一种无意间向全新生活方式的缓慢转变,最终还是引发了各个层面的连锁效应。

一些民族创造出所谓的“文明”,而另一些民族就被贴上了“野蛮”“落后”的标签。

这的确就是我们人类如何走到今天的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zEzNzI4Ng==&mid=2247484988&idx=1&sn=ea6b4d9bb9724593b880cdad76709506&source=41#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