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是一篇关于《The China Fantasy: Why Capitalism will not Bring Democracy to China》的书评,作者为美国记者James Mann,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资本主义不会像某些人幻想的那样,为中国带来民主,而所谓的“中产阶级推动民主”更是毫无根据的意淫。最后,作者和社会主义者一样,认为民主只能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反抗所引发的革命实现。事实上,就中国的那些中产来说,这些希特勒cosplayer只会是民主的敌人,他们对共匪的唯一不满就是他们没进入高层。
自美國與中國關條正常化以來,美國對於中國一直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孟傑慕( JamesMann)(2007 :1-7) 認 為 可 以 歸 納 出 兩 種 , 一 為 寬 心 情 境(soothing scenario) ,二為劇 變情境( upheavals cenario) 。 前 者 大 部 分 存 在 於 美 國 決 策 菁 英 之 間 , 是指在美國設想的場景裡’中國透過與全球的貿易往
來與各國交往,最終將改 變共產黨政權,使中國走向民主自由之路,這可從臺灣與南韓的亞洲經驗佐證 。從尼克森以降到小布希,歷任的美國總統都是以此宣傳並爭取美國人民信任 。後者是由於中國內部貧富差距日殊,社會動盪漸趨激烈,因此共產黨
可能會失去控制能力,使中國面臨崩潰或解體 。這是從中國面臨許多社會抗爭所得到的預測,大部分則存在於反對中國的人士之間(2007 : 8-10 ) 。不過,孟傑慕認為無論是寬心情境或劇 變情境,均屬於一廂情願式的思考 ( wishful thinking) 。 原 因 在 於 第 一種情境無法解釋中國領導人為什麼能被說服放棄權力,第二種情境則小蛻了共產黨對於中國的掌控 。因此他提出所謂的第三種情境 ( 2 0 0 7: 10-21 ),也就是中國將維持現狀的觀點 。在第三種情境中,中國將持續發展經濟,共產黨也將繼續鎮壓威脅政權的政治反對者,並繼續監控社會各領域 。
孟傑慕進一步論述 ( 2 0 0 7: 49-54),他認為星巴克或任何資本主義式的跨國企業,進入中國便會改變 中 國 的 政 治 體 制 屬 於 一 種 荒 謬 的 假 設。 因 為 中 國人即使吃著美式食物 ,也不代表他們接受了 美式思想,更與共產 黨政 權是否有決心促進民主化毫無 關條 。另外,中國有許 多新興中產的階級,這些人也不 一定 會是推動政治改革的內部動力 。儘管許多人都對共產 黨不滿,卻沒有真正改 變的意志, 一來是因為沒有公平開放的 選擇機 會,即使目前有一些基 層選 舉 ,卻也是共產 黨用以裝飾其專制的方法; 二來是因為共產 黨在中國人民的心中仍其品牌價值,因為共產黨可以帶動 經濟持 續 發展,也提升了 中國在國際的地位 , 三來是因為中國自共產 黨建政以來歷 經太多政治運動,人民普遍對政治冷戚且排拒 。這些現 象都顯示,中國內部並不存在民主化的條件,反而是以穩定共產 黨政 權為當下的主流 。另 一方面,孟傑慕 ( 2 00 7:1 0 5- 10 8 ) 表 達 出 他 對 美 國現有中國政策的不滿與 憂心,他 質疑究竟是 美國 整合了中國,使之進入以西方價值 觀為主的國際社 會 (民主社群), 還是中囡 整合了美國,使之同意 一個不以西方價值觀為 主的新國際社會(多元社群 )?他更拍出,這種整合政策 讓美國的藍領階級失去了工作, 獲利的只有中國与美國的政商 菁英 。孟傑 慕 ( 2007: 1 10- 1 1 2 ) 並 將2 00 8年的北京奧運認為是 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認為在 此後將出現他設想的第三種場景,亦即 共產黨順利延續其專制政治,故美國 應該改弦易轍,將 經 貿和政治脫鉤,放棄 經 濟 發展就會帶來民主化的迷思,更積極地來推動中國政治改革 。
綜 觀全書 ,可以 發現孟傑 慕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以美式民 主大 最主張要改 變中國,這恐怕 也是另 一種的美國幻想 ( America fantasy ) 。 筆 者 認 為就意 識形態來說,西方先進國家相信,只要接觸或整合中國,西方的民主、自由等價值 觀遂可以 滲透中國,一則讓 中 國 學 習普 世 價 值 , 二 則 可 能 可 以達到改 變 中國政治 體制的成果 。若是中國逐漸民主化,那麼中國的行為也將合乎民 主國家標準’不只能成為西方國家真正的 夥伴,更能防止街突的產生 。但孟傑 慕卻忽略了中國長久以來的觀點:中國 一直認為美國其有帝國 主義的野心,想要藉著民 主制度顛覆 國 家 , 這 不 僅 涉 及 到 共 產黨 的 存 亡 ,更 觸及中國於清末被列強侵略的歷史創傷 。再者 ,美國的民主化戰略有時言行不 一,為了國家利益往往可以跟某國的獨裁者合作(例如,為 了中東世界的能源利益 ,可以不 顧其人 權紀錄 ) ,這樣便坐實中國對於美國有兩套標準的說法,中國理所當然認為所謂自由民主 ,只是西方用來約束中國的遊 戲規則,並不是 經過其他文明同意的普世價值 。由目前實踐 觀之,美國(及其盟國)的整合中國戰略可說是成 功 了 一半 。這是因為雖然沒有達到令人寬心的中國民主化,但亦漸 漸成功地讓 中國融入國際社 會 。
就現實利益來說,中國現在是全球化下的世界第二大經 濟體(且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第 一大) ,接觸或整合中國在經濟上可以得到甚多的好處,絕對是各國決策者的優先選頃 。又,世界各國的領導多半相信,整合中國不只對本國 經濟有好處,亦能保障國家安全 。因為 一旦中國與國際社會緊密結合,就會產生所謂相互依賴的效應,也就是說,中國如果要對他國動武,本身也會受到損失,甚至危及共產黨政權,故,中國不會輕放戰端,這等於是 一種嚇阻的作用 。此外,中國積極倡議國際關偉民主化,認為在國際社會裡唯有更多元的聲音才能持平爭端,達到較為公平的狀態,這當然為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所不樂見,儘管這部分仍在爭議當中 ,中國依舊不斷的藉由權力的提升 ,逐步擴充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卻也坐實了孟捷慕認為事實上乃是中國整合了美國的看法 。另 一方面在中國內部,許多民 主倡議者 已經失去耐心,因為他們發現中國雖日益強大,共產黨政權仍然不願進行大幅度的政治改革 。換言之,經濟的發展並沒有帶來民主化的契機,反倒是讓共產黨政權在 1 9 8 9年天安門事件後,重新穩固執政的合法性 。此外,中國民間充斥著民族主義的聲浪,這些民族主義者為了國家的尊嚴,頑固地抗拒西方,將民主化視為是西方干涉中國內政的陰謀 。漸漸富裕的 中產階級亦有著犬儒心態,他們或許希望擁有 一些自由,但更不欲見到因為政治改革所引起的社會動盪’這可能會讓他們失去財富與地位 。當然中國仍有少數民 主鬥 士,像是民運人士、維權律師與非政府組織,依舊嘗試衝撞共產黨體制,試圖找到發揮的空間,但這些人在整個中國來說是少數中的少數,且受到共產黨的嚴厲打壓(如最負盛名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迄今仍身陷囡囡 ) ,難以發揮影響 。再者,中國的公民社會雖在發展當中,但由政府主導的色彩濃厚 ,行動多所限制,與西方蓬勃的社會運動不能比擬,更無政治 上的發言權 。以臺灣為例,可以發現在民主化的路上有中產階級的助 力,然而這些中產階級願意投入或協助政治改革,乃是因為他們其有自由-理性的全球文化思維 。這是民主價值觀的擴散所致,特別是西方民主中的反對文 化,使他們勇於要求民主 化,甚至影響到統治階級,讓統治階級較能接受 變革或政權轉移的可能 。雖然中國正興起大量的中產階級,但卻仍不見其民主化的契機,這主要是因為中產階級並未其有西式的價值觀 。中國雖然進行了改革開放,但在意識型態 上仍有著嚴格的籍制,鼓吹民族主義做為思想武器,並主張全球多 元 化,以對抗西方民主、人權與自由等文化 。
需注意的是,民 主化的歷史經驗與理論都顯示,如果決策菁英沒有做為改革的重要動力,那麼比國極難進行政治 變革,除非透過極大的社會抗爭(可升級為革命 )或外國勢力的入侵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決策菁英仍是以共產 黨為骨幹,這就注定了體制的牢不可破,此亦為孟傑 慕此書最主要的論點 。其次,外國勢力的入侵不但極不可能 ,且反會 激起中國的團結,更不利於民主化,亦為無理之舉 。那 麼,剩 下最有可能的就是社會抗爭,眾所皆知,中國近年來因 貧富不均與司法公義問題,常常出現大小不等的抗爭運動,而中國官方也深知野火僚原的危 險性,靠著優越的國家統治能力,或逮捕或封鎖,總是能將這些抗爭的損害減到最 小 。但,對於這些抗爭是否有 一天能夠突破官方的力 量 , 成 為中 國 民 主 化 的主 要 動 力 ,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言,唯 一能確定的是,不管是從西方或是中國政治發展經驗觀之,這種方式所帶來的民主化都會有 危險 , 它 可 能 會 導致 中 國 內部的動亂,進 一步影 響到區域的安全與國際的利益,卻是中國 一條可行之路 。畢竟,無論任何 一國在進入民 主政治之前,均需要 經過陣痛(差別者在於陣痛的時間與強弱 ) , 才 能 真 正 擺脫過去的政治陰 影,走向更為開放的自由 。這,或許是第四種場景 。
http://tao.wordpedia.com/pdf_down.aspx?filename=JO00000025_33_16-19